字好书
如梦令

《如梦令》

时间: 2025-04-25 06:15:55

诗句

永夜更残日尽。

画角帘波不定。

四壁透寒声,递到满天秋讯。

风紧。

风紧。

雁字潇湘惊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15:55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作者: 陈家庆 〔清代〕

永夜更残日尽。
画角帘波不定。
四壁透寒声,
递到满天秋讯。
风紧。风紧。
雁字潇湘惊冷。


白话文翻译:

整夜漫长,夜色越来越沉,太阳已经落下。
窗帘随风摇曳,乐声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四周墙壁透出寒冷的声音,
传递着满天的秋意。
风在紧促地吹。风在紧促地吹。
雁阵飞过潇湘,带来一阵寒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永夜:长久的夜晚。
  • 更残:更显得沉重、阴暗。
  • 画角:一种乐器,常用于古代乐队。
  • 帘波不定:窗帘随风波动,不稳定。
  • 四壁透寒声:四面墙壁传来寒冷的声音。
  • 满天秋讯:整个天空传递着秋天的信号。
  • 风紧:风声急促,带有寒意。
  • 雁字潇湘: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潇湘地区。

典故解析:

  • 潇湘:古代指湘江,常与秋天的凄凉有关,代表着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家庆,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常用自然景象寄托情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是一首描绘深秋夜晚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传达出一种孤寂和思念的情感。开篇“永夜更残日尽”,交代了时间的流逝,夜晚的漫长与沉重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压迫,似乎一切都在无声地流逝。接着“画角帘波不定”,乐声的模糊与窗帘的摇曳,构建了一个朦胧而又不安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动荡。

“四壁透寒声,递到满天秋讯”,这里的“寒声”不仅是寒冷的物理感受,更是秋天带来的孤独与凄凉。随着秋天的到来,自然界的变化也在传递着诗人的心情。最后两句“风紧。风紧。雁字潇湘惊冷。”则是情感的高潮,反复的“风紧”加深了急促感,飞过的雁阵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代表了思乡的愁绪。整首诗以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深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永夜更残日尽:夜晚漫长,日头已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沉重。
  • 画角帘波不定:窗帘随风起伏,乐声时隐时现,描绘出一种模糊不清的情境。
  • 四壁透寒声:四周墙壁传来寒冷的声音,氛围愈加阴冷。
  • 递到满天秋讯:秋天的气息遍布天空,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人心的感受。
  • 风紧。风紧。:重复强调风的急促,增强了紧迫感。
  • 雁字潇湘惊冷:大雁飞过潇湘,带来冷意,象征着思乡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拟人:风似乎有了情感,通过“风紧”传达了紧迫与焦虑。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营造了一个孤独而又深情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沉重。
  • :代表思念与凉意。
  • :传达不安和变化。
  • :象征飞向远方的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风紧”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平静
    B. 紧迫
    C. 欢快
    D. 忧伤

  2. “雁字潇湘”中的“潇湘”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
    B. 湖南
    C. 江苏
    D. 广东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答案:

  1. B
  2. B
  3. 夜、秋、风、雁等意象共同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如梦令》和《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后者则注重于兄弟情深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史》

相关查询

重九 满江红·……正秋容万里 南歌子·粉絮飘琼树 满江红 霜天晓角 其一 寄敬甫叶兄 上詹仲通县尉 其一 读张子房传 其二 再还建上旧居 寄仵判院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快船 手字旁的字 榆木脑壳 风魔九伯 薪尽火灭 包含盟的词语有哪些 龙山落帽 融为一体 芒粟 白字旁的字 脱胎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支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先小人,后君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