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6:26
仙岩山居 其二
日出苍烟尽,千山入望新。
风流临水树,云逆过桥人。
花竹殊无恙,茅茨未有邻。
颓然自终古,不是学逃秦。
当阳光升起,苍茫的烟雾消散,远处的千山显得格外清新。微风轻拂,水边的树木摇曳,云朵逆着风势,飘过桥边行人。花草和竹林依然安然无恙,草屋周围却没有邻居。我无奈地感叹,归隐山林已久,这并不是为了逃避秦朝的统治。
本诗并没有直接使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逃秦”一词暗示了历史上因避难而隐居的传统,尤其是指屈原、阮籍等人因政治原因而选择隐居的典故。
作者介绍:慧秀,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山水诗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可能因历史原因选择隐居山林,以求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仙岩山居 其二》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外界纷扰的无奈。诗中,晨光初照,烟雾消散,千山如洗,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自然美,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以“风流临水树,云逆过桥人”描写了水边的动人景象,风与云的变化,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生活的流动与变迁。
“花竹殊无恙,茅茨未有邻”则透出一丝孤独,虽然自然环境依旧美好,然而周围的荒凉与寂寞令人感到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颓然自终古,不是学逃秦”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选择,隐居不仅是逃避,更是对自由和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日出苍烟尽”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希望的到来
B. 绝望的感受
C. 过去的回忆
“颓然自终古”中的“颓然”指的是什么状态?
A. 精神焕发
B. 心情低落
C. 兴奋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