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5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59:09
夜雪没毡城,闻箛三两声。
漫山是猎火,照着汉家营。
夜晚,雪覆盖了毡制的城堡,隐约听见几声犬吠。漫山遍野都是猎人的篝火,照亮了汉民族的营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直接典故,但反映了明代时期与游牧民族的冲突与交往。汉家代表的是汉民族,猎火则象征了猎人的活动,暗示了边疆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刘绩,明代诗人,字德明,号篱畔,江苏常熟人。刘绩在诗歌上有着独特的风格,以写景抒情为主,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边境冲突频繁的时期。诗人可能目睹了北方民族与汉人之间的对峙和生活状态,借夜雪之景来表达一种静谧却又紧张的氛围。
《阿那瑰》是一首描绘边境夜晚景象的诗,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夜雪没毡城”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被白雪覆盖的静谧世界,给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感觉。这种意境的营造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接着“闻箛三两声”,犬吠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增添了一丝生动的气息,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边疆生活的联想,似乎在暗示着生存的艰辛与不易。
“漫山是猎火”则运用对比,展现了夜晚与篝火的热烈,猎人的活动显示了生命力的顽强与斗志。最后一句“照着汉家营”,将目光聚焦于汉族的营地,既表现了边疆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汉人面对外敌的坚韧与勇敢。整首诗在情感上兼具宁静与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美丽,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边境民族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毡城”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夜泊牛津》与《阿那瑰》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多地反映了边疆生活的状态与人文环境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