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醉桃源·柳

《醉桃源·柳》

时间: 2025-04-26 02:52:57

诗句

千丝风雨万丝晴。

年年长短亭。

暗黄看到绿成阴。

春由他送迎。

莺思重,燕愁轻。

如人离别情。

绕湖烟冷罩波明。

画船移玉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2:57

原文展示:

醉桃源·柳
作者: 翁元龙 〔宋代〕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莺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柳树在风雨与阳光中的不同情态,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年复一年,亭子在柳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悠长。暗淡的黄叶渐渐被绿意覆盖,春天的到来由他自由地送迎。黄莺的思念如重负,而燕子的愁苦则显得轻盈,就像人们的离别情感一般。湖边的烟雾在寒冷中笼罩着波光粼粼,画船缓缓移动,奏响了如玉笙般的乐曲。


注释:

  • 千丝风雨万丝晴:形容柳丝在风雨和阳光下各有不同的姿态。
  • 年年长短亭:亭子的长短似乎随着时间而变化,象征着岁月流逝。
  • 暗黄看到绿成阴:从黄叶转变为绿叶,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莺思重,燕愁轻:黄莺的思念显得沉重,燕子的愁苦则显得轻盈。
  • 绕湖烟冷罩波明:湖面烟雾缭绕,寒冷的气息笼罩着波光。
  • 画船移玉笙:画船的移动伴随着如玉笙般的音乐声。

典故解析:

“桃源”典出《桃花源记》,象征着人们向往的宁静理想境界,而“柳”则常与离别、思念情感相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元龙,字仲明,号渭南,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情感真挚,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醉桃源·柳》写于江南春天,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感慨,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文情怀的融合。


诗歌鉴赏:

《醉桃源·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和离别的愁绪。诗的开头以“千丝风雨万丝晴”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柳树在不同天气下的风貌,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和生机。接着,诗人通过“年年长短亭”的句子,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思考,仿佛亭子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暗黄看到绿成阴”则表现了春天的到来,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这里的“绿成阴”不仅是视觉上的变化,也蕴含了生命的蓬勃与盎然。接下来的“莺思重,燕愁轻”,则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不同鸟类的情感状态,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最后两句“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则将场景推向高潮,湖边的烟雾与波光交相辉映,画船的移动如同悠扬的乐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深切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以柳为线索,贯穿自然与人文,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翁元龙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丝风雨万丝晴:描绘柳丝在不同气候下的多样性。
  2. 年年长短亭:表现岁月流逝,亭子似乎在见证这一切。
  3. 暗黄看到绿成阴:象征春的到来,生命的复苏。
  4. 春由他送迎:春天的变化是自然自有的。
  5. 莺思重,燕愁轻:分别表现了两种鸟类的情感状态。
  6. 如人离别情:借鸟类情感反映人类的离别之情。
  7. 绕湖烟冷罩波明:描绘湖边的寒冷与清澈的水波。
  8. 画船移玉笙:结合音乐与画船,营造出美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莺思重,燕愁轻”表达情感的对比。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送迎的能力。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四季变化的感悟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情与思念。
  • :代表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 :象征离别与愁苦。
  • :象征宁静与反思。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丝风雨万丝晴”中,“万丝”主要是指什么? A. 风雨中的柳丝
    B. 柳树的叶子
    C. 诗人的情感
    D. 亭子的变化

  2. “莺思重,燕愁轻”这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离别
    C. 期待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画船移玉笙”主要用于描绘哪种意境? A. 轻快
    B. 忧伤
    C. 宁静
    D. 热闹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江南春》 by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翁元龙的《醉桃源·柳》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翁元龙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白则通过月亮引发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多位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分析古典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醉桃源·柳》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蜡梅 咏水仙花五韵 无题 和颜持约 夜抵贞牟 举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四首 瓶中梅 次韵景纯道中寄大成 晚步 某蒙示咏家弟所撰班史属辞长句三叹之余辄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习开头的成语 飞字旁的字 佣僦 满山遍野 真结尾的成语 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范儿 豪英 柴米油盐 古木参天 遏恶扬善 神藏鬼伏 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死亡枕藉 庆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