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2:57
醉桃源·柳
作者: 翁元龙 〔宋代〕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莺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
诗中描绘了柳树在风雨与阳光中的不同情态,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年复一年,亭子在柳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悠长。暗淡的黄叶渐渐被绿意覆盖,春天的到来由他自由地送迎。黄莺的思念如重负,而燕子的愁苦则显得轻盈,就像人们的离别情感一般。湖边的烟雾在寒冷中笼罩着波光粼粼,画船缓缓移动,奏响了如玉笙般的乐曲。
“桃源”典出《桃花源记》,象征着人们向往的宁静理想境界,而“柳”则常与离别、思念情感相联。
翁元龙,字仲明,号渭南,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情感真挚,风格细腻。
《醉桃源·柳》写于江南春天,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感慨,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文情怀的融合。
《醉桃源·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和离别的愁绪。诗的开头以“千丝风雨万丝晴”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柳树在不同天气下的风貌,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和生机。接着,诗人通过“年年长短亭”的句子,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思考,仿佛亭子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暗黄看到绿成阴”则表现了春天的到来,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这里的“绿成阴”不仅是视觉上的变化,也蕴含了生命的蓬勃与盎然。接下来的“莺思重,燕愁轻”,则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不同鸟类的情感状态,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最后两句“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则将场景推向高潮,湖边的烟雾与波光交相辉映,画船的移动如同悠扬的乐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深切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以柳为线索,贯穿自然与人文,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翁元龙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四季变化的感悟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感伤。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千丝风雨万丝晴”中,“万丝”主要是指什么?
A. 风雨中的柳丝
B. 柳树的叶子
C. 诗人的情感
D. 亭子的变化
“莺思重,燕愁轻”这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离别
C. 期待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画船移玉笙”主要用于描绘哪种意境?
A. 轻快
B. 忧伤
C. 宁静
D. 热闹
答案: 1. A, 2. B, 3. C
对比翁元龙的《醉桃源·柳》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翁元龙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白则通过月亮引发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醉桃源·柳》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