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7:30
今朝月半,见成公案。
临济德山,犹是钝汉。
灵隐恁麽道,也是不著便。
今天晚上月亮只露出一半,看到公案(佛教用语,指修行或讨论的地方)。
临济和德山(两位著名的禅宗大师),仍然是迟钝的汉子。
灵隐寺这样讲道,实际上也未能真正触及。
释崇岳,宋代著名的禅宗僧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作品多以佛教思想为核心,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禅宗盛行的时期。诗中通过对月亮和禅宗公案的描绘,表达了对修行中困惑和领悟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种禅意的氛围,通过“月半”这一意象,引出对禅宗大师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亮只露出一半,象征着事物的未尽与不完美,同时也暗示修行者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永远存在着未解之谜。接下来的“见成公案”则引入禅宗的重要元素——公案,这不仅是修行的工具,也是通向悟道的途径。
“临济德山,犹是钝汉”两句,既是对两位禅宗大师的尊敬,也透露出一种对修行的无奈与反思。即使是高僧大德,在面对真理时也可能感到迷茫。最后一句“灵隐恁麽道,也是不著便”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了即便在灵隐寺这样著名的道场,追求真理的过程仍然是艰难的,最终的领悟与否并非仅凭外在环境所能决定。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自我探索与内心的觉悟。
今朝月半,见成公案。
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亮只露出一半,给人一种未尽的感觉。公案则象征着修行的难题。
临济德山,犹是钝汉。
提到两位禅宗大师,表明即使他们也可能在修行中面临困惑,反映出修行路上的艰辛。
灵隐恁麽道,也是不著便。
强调灵隐寺的教义并不能直接给人以启发,真正的领悟需要个人的努力和体验。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修行”的艰辛与探索,强调了即使是高僧大德也难以完全领悟真理,修行是一条漫长而孤独的道路。
“今朝月半”中的“月半”象征什么?
“临济德山”指的是哪两位禅宗大师?
诗中提到的“公案”是什么意思?
两首作品都涉及月亮的意象,但主题却各有不同,前者偏向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具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