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6:07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十二 皇夏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玉帛礼毕,神人事分。
严承乃眷,瞻仰回云。
辇路千门,王城九轨。
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于万斯宁。
受兹景命,于天告成。
全诗翻译:
玉帛的礼仪已经结束,天地间神灵与人世之间的事务已经分开。
严肃的仪式得到了神灵的眷顾,仰望着天空的云彩。
通往皇宫的道路有千扇门,王城的街道有九条轨道。
仪式的方式已经改换,方位的指示也在变动。
只求一片清明,才能带来万世的安宁。
接受这美好的命令,向天空报告成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庾信,字子山,号志道,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曾任齐、梁等朝廷的重要官职。他擅长诗赋,风格典雅,常以历史和神话作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周祀圜丘歌》系列诗作是庾信为了庆祝周朝的祭祀仪式而作,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在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不安,庾信的作品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这首《周祀圜丘歌 十二首 其十二 皇夏》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韵律和结构,内容上则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描绘祭祀仪式的庄严场景,表现了对神灵的尊崇以及对国家安定的祈愿。
开篇“玉帛礼毕,神人事分。”便清晰地传达出祭祀的庄重与神圣。作者用严肃的语气,强调了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明了祭祀的重要性。在“辇路千门,王城九轨”中,通过具体的地理描绘,展现出王城的繁华与权威,营造出一种宏大的场面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祭祀仪式到国家的安宁,最后以“受兹景命,于天告成”收尾,表现出一种向上向善的愿望与信仰。诗歌不仅仅是对祭祀的描写,更是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逐句解析:
玉帛礼毕,神人事分。
严承乃眷,瞻仰回云。
辇路千门,王城九轨。
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于万斯宁。
受兹景命,于天告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祭祀文化的敬重,通过描写祭祀的庄重仪式,反映了对国家安定和社会和谐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神灵的信仰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帛”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辇路千门,王城九轨”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期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