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37
圣人千年始一生,黄河千年始一清。
摄提以之而从纪,玉烛于是而文明。
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
浮鼋则东海可厉,运锸则南山可平。
众仙就朝于瑶水,群帝受享于明庭。
怀和则韎任并奏,功烈则钟鼎俱铭。
圣人经过千年的时间才开始一生的伟业,黄河经过千年才开始清澈明净。
若能采纳“摄提”的教诲,便可以遵循历史的规律,
而“玉烛”的光辉,则可以使文明得以传播。
东南的土地可以用来修补大地的缺口,
西北的力量可以用来纠正天空的倾斜。
如能驾驭浮鼋,东海的波涛可被平息,
若能运用锸具,南山的高峰可被削平。
众多神仙聚集在瑶水之畔,
群帝在明亮的殿堂中接受供奉。
若心怀和谐,则乐器与琴瑟齐奏,
若功勋卓著,则铭刻于钟鼎之上。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宗悫,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丽见长,作品常表达对历史、哲学的思考和对政治的关注。
该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表现出对圣人道德教化的期望,以及对国家安定与和平的渴望。
庾信的《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六》以气势磅礴的语言,传达了对圣人和理想治理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历史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文明发展的思考。开篇“圣人千年始一生”,强调了伟大事业的艰辛与漫长过程,借此引出对德治的期盼。后半部分通过对东南与西北、浮鼋与运锸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强调了治理国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诗中“众仙就朝于瑶水,群帝受享于明庭”一联,描绘了理想中的和谐社会,神仙与帝王的同聚象征着神圣的力量与人间的治理相辅相成。而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和谐与功勋的重要性,显示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对仗工整,内容上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历史观,展现了庾信深邃的思考与艺术才华。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道德教化和理想社会的渴望,强调历史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庾信对国家未来的期冀与责任感。
“圣人千年始一生”中的“圣人”指的是谁?
A. 统治者
B. 文学家
C. 哲学家
D. 神仙
诗中提到的“黄河”象征什么?
A. 自然力量
B. 历史的积淀
C. 文明的象征
D. 战争的结果
“众仙就朝于瑶水”的意图是什么?
A. 描绘自然美
B. 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
C. 强调历史的重要性
D. 赞美神仙
答案:1. A 2. B 3. B
庾信的《周五声调曲其十六》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前者更强调政治与历史,后者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