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09
桃花洲
作者: 徐良弼 〔宋代〕
历骋禅扉到暮钟,
苦无胜事可深穷。
归来唤渡青溪上,
唯有山桃满路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游历禅寺,体验到一种内心的空虚与无奈。即使行走到这里,也没有什么值得深入探究的事物。回程时,他在青溪边呼唤渡船,眼前却只见满路的桃花,绚烂而美丽。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美丽和春天。桃花源的意象也可以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联系,暗示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徐良弼,字子良,号南华,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桃花洲》写于一个寻常的黄昏,诗人游历禅寺,经过桃花盛开的地方,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失落,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
《桃花洲》通过简单的场景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中,诗人游览禅寺,聆听暮钟,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空虚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苦无胜事可深穷”道出了他在追求精神寄托时的无奈与失落。相较于前面的沉重情感,后两句则转向自然的美丽,桃花的绚烂成为诗人心灵的慰藉。诗人通过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美好,给人以深思。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在意境上则多了一层对立,既有对生活的思索,也有对自然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美好,表达对生活的思索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人在无奈中感受到桃花的绚烂,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徐良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暮钟”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意象?
《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桃花洲》则在自然的美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