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2:30
原文展示:
停桡费家湖,山翠围几重。
舍舟事筇屦,渐入香林中。
邓山峙湖滨,峰势高巃嵷。
三万六千顷,湖流浸长空。
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
朝烟而夕月,泠泠沁心胸。
不憩上竹阁,恍然睹支公。
趺坐鸣蒲牢,如吼苍龙。
清音应虚谷,馀响入深松。
忆昨西溪宿,醒时闻此钟。
白话文翻译:
在家湖泊停桨,青山环绕几层。
放舟步行入林,渐渐走入香气扑鼻的树林中。
邓山矗立在湖边,峰峦高耸险峻。
三万六千顷的湖面,水流浸润着长空。
花丛之外可以看到晴天的雪,花丛里可以听到香风的声音。
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月光,清凉悄然沁入心胸。
不在竹阁上歇息,恍惚间仿佛看见了支公。
坐着听那蒲牢的鸣声,像苍龙在吼叫。
清脆的声音应和着虚空的山谷,余韵飘入深松之中。
忆起昨晚在西溪的住宿,醒来时听见这钟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蓨,清代诗人,生于江南,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其诗作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繁华的淡泊,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显然是在旅行途中所作,描绘了邓尉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融合了对山水的描写和内心的感悟,反映出清代文人追求自然、超越世俗的理想。
《游邓尉山》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的诗,诗人在游历过程中,细腻地捕捉到自然的美与宁静。全诗开篇以“停桡费家湖”引入,勾勒出诗人停舟于湖的画面,接着用“山翠围几重”描绘周围的层峦叠嶂,生动而形象。
诗中有许多意象,如“晴雪”、“香风”,不仅显示了自然的美丽,更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朝烟而夕月”一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色的变化,带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美景的感受越发深刻,尤其是“趺坐鸣蒲牢”的描写,展现了与自然的融洽。诗人以“清音应虚谷,馀响入深松”将音乐与自然相结合,表现了音乐的清幽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意境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一句“忆昨西溪宿”则回归到个人的经历,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怀旧与惆怅。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邓尉山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自然情怀的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邓尉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清新,反映出清代文人对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游玩的地方是哪个山?
A. 黄山
B. 邓尉山
C. 泰山
D. 华山
诗中提到的乐器名称是什么?
A. 笛子
B. 二胡
C. 蒲牢
D. 琵琶
诗中描述的时间变化是通过哪两个意象体现的?
A. 日出日落
B. 朝烟与夕月
C. 雾与雪
D. 风与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