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5:54
止携书一箧,长日坐空林。
每见僧家事,便生静者心。
虚亭云片泊,仄径树根侵。
去郭无多地,閒来相对吟。
整天只带着一本书,在空寂的树林里静坐。
每当看到僧人的日常生活,心中就会生出一种宁静的感受。
虚空的亭子里,云彩轻轻飘浮,曲折的小路旁,树根悄然侵入。
离城不远的地方,闲来无事就对面吟唱。
这首诗没有直接的典故,但其意境和内容反映了文人隐居的生活理念,表现了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符合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平静”的思想。
作者介绍:翁卷,字子文,号山人,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以写景抒情的诗歌而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作者隐居山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在静谧环境下的心境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诗意生活的愿望。
翁卷的《读书山寺寄问城间诸友》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逸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静谧和内心宁静的渴求。从“止携书一箧”可见,诗人只带着一本书,便沉浸于空林的静谧中,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接着“每见僧家事,便生静者心”,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观察,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宁静,这种宁静是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而显得更加珍贵。
“虚亭云片泊,仄径树根侵”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处的环境,亭子的虚空、云朵的飘浮、树根的蔓延,都渗透着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安宁。这种意象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而“去郭无多地,閒来相对吟”回归到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共鸣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内心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隐逸与宁静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平静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文人特有的情感世界。
诗词测试:
诗人携带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每见僧家事”主要表达了什么?
“去郭无多地”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