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0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3:36
及第后酬故园亲故
作者: 欧阳詹 〔唐代〕
才非天授学非师,以此成名曩岂期。
杨叶射频因偶中,桂枝材美敢当之。
称文作艺方惭德,相贺投篇料愧词。
犹著褐衣何足羡,如君即是载鸣时。
全诗翻译:
我成名并非天赋,所学也并无师长的教导,这样的成就,早已没有期望。
杨树的叶子偶然飞落,结果却意外中得了这个机会;而桂树的枝条虽美,我却不敢妄自菲薄。
我写文章、做艺术,实在感到惭愧,朋友们相贺时,我也感到惭愧。
我依旧穿着粗衣,何足羡慕?就像你这样,才是被众人称颂的时刻。
作者介绍:
欧阳詹,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主要以其诗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人情和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他得中科举后,旨在表达对故乡亲友的感激与谦卑,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通过谦虚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成就的反思与对友人的感激。开头两句,通过“才非天授,学非师”强调自己的努力与机遇,暗示成就并非偶然,而是经过艰辛奋斗的结果。接下来的“杨叶射频因偶中”则通过自然现象,形象地表达出机缘巧合的中奖心情,体现出人生的不可预测性。
“称文作艺方惭德,相贺投篇料愧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们祝贺的愧疚之情,突显出他对自己才华的自谦与对友人的尊重。而最后两句则以“犹著褐衣”自比,表明自己并不因成功而骄傲,仍然保持朴素的本色,反映出一种“谦逊”的品德。
整首诗既有对自身成就的反思,也有对友人的情谊的珍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例如,“杨叶射频”和“桂枝材美”的对比,展示了机缘与才华的差异。同时,诗人以谦逊的姿态自比“褐衣”,进一步突出主题。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谦虚与感恩,强调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机遇与努力的结合,同时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深厚情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才非天授”的意思是:
A) 我是天生聪慧的
B) 我并非天生聪慧
C) 我有师长的教导
D) 我的才华是偶然的
“犹著褐衣”中的褐衣象征着:
A) 富贵
B) 朴素与谦逊
C) 学识
D) 荣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