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17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
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余曰 一作:予曰)“嗟乎!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17
秋声赋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余曰一作予曰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在一个夜晚,欧阳修正在读书,忽然听到从西南方传来的声音,心中惊悸,便仔细倾听,感到这是异常之声!起初是淅淅沥沥的声响,随即又变得奔腾而猛烈,如同波涛在夜间惊涛骇浪,风雨骤然降临。那声音触碰到物体时,铿锵作响,金属和铁器皆有鸣响,犹如士兵出征,急速奔跑,不闻号令,只听到人马的行进声。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周无人声,声源在树间。”我叹息道:“哎呀,这悲伤的声音,难道是秋天的声音吗?它为何而来?”秋天的景象是惨淡的,烟霏与云朵收敛了清明的容颜,天空高远,日光明亮,空气冷冽,令人感到肌骨的刺痛,而它的情意则是萧条,山川寂寥。因此,这声音是凄切而悲凉,呼号而愤发。丰盛的草木争相茂盛,然而草轻拂之时颜色便变,树木遭遇风寒时叶子也纷纷脱落。造成这摧败零落的原因,正是秋气的余烈。秋天,犹如刑官,时为阴,兵象则为金,乃是天地的义气,常以肃杀为心。在自然界中,春天生长,秋天收获,因此在音乐中,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意为伤,物已老而悲伤,夷则意为戮,物过盛而应当被杀。我不禁感叹:草木无情,有时也会飘零。人为动物,心灵感受万千忧虑,万事劳其形,内心必然动摇。而且,思虑自身所不能及的,忧虑智慧所不能改变的,红色的如同干枯的木头,黑色如同星星。怎能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争荣?思念谁在戕贼,又何必怨恨那秋声呢!童子无言以对,低头而睡。只听得四壁虫声唧唧,似乎在助我叹息。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文、词、赋,其作品多反映社会与人生的感悟,文字清丽脱俗,是文人风范的代表。
《秋声赋》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欧阳修在政坛与文坛皆有成就之际。此时,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声,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对自然变迁的观察,以及对人世无常的思考。
《秋声赋》通过“秋声”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欧阳修在夜读时,被突如其来的声响所惊动,随即展开了对秋声的细致描写。初始的声音是轻柔的,带有细雨的感觉,随后却又转变为猛烈的波涛声,似乎在暗示秋天的来临带来的强烈情感与自然变化的无情。
诗中描绘的秋天,不仅仅是季节的更替,更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衰败。诗人通过对秋色的描述,揭示了自然界的严酷与人心的脆弱。特别是在对草木的描绘中,表现了秋天的萧条与凋零,草木虽无情,却与人的感受相互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丰草绿缛”、“佳木葱茏”等,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草木无情”、“飘零”等则带来了悲伤的情感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与描景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
最终,诗人在感叹自然与人生的无常时,表现出一种对秋声的无奈与悲怆。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秋声赋》不仅仅是一篇赋,更是一首承载着人文情怀与哲理思考的诗篇。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秋天的声音与生命的感悟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在秋声中,诗人不仅感受到自然的凄凉,更引发了对自己内心的思索,体现了人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欧阳修在夜晚听到的声音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诗中“草木无情”的含义是?
诗中提到“商声”,它主要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