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9:53
怒卷雪涛人字瀑,椽笔大书惊在目。白龙狎浪下山溪,溪喷玉,山初浴,七十二峰青可掬。一片晚霞铺锦褥,几处淡烟萦古木。归禽啼罢又蜩鸣,歌一曲,忘三伏,四入此山看未足。
激流翻滚的瀑布如人字形般飞落,宛如用大笔书写的壮观景象映入眼帘。白龙在波浪中嬉戏,山溪如玉般喷涌而出,山峦刚刚沐浴过,七十二座峰峦青翠欲滴。晚霞如锦被般铺展,几处轻烟缭绕在古老的树木间。归来的鸟儿啼叫过后,又传来蝉鸣,唱一曲,忘却盛夏的炎热,四处游览这山川依然觉得不够。
该诗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尤其是雨后的清新与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象征着高洁、卓越的精神。
作者介绍:宛敏灏,近代诗人,热爱自然,作品常体现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1977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夕,社会逐渐变得开放,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
这首《天仙子》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山雨后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及其带来的心灵感受。诗中“怒卷雪涛人字瀑”开篇即以突出的视觉效果引人入胜,激烈的水流如同人字形状的瀑布,瞬间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接下来,“椽笔大书惊在目”则转向诗人的主观感受,表达了对这一壮丽景观的惊叹与赞美。
在描绘山水时,诗人充分利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观充满生机与灵动。例如,“白龙狎浪”把水流拟人化,表现出水流的灵动;“溪喷玉”则描绘了水质的清澈与美丽。这些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的最后几句,归鸟的叫声与蝉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乐章。诗人在此也流露出对自然的向往与留恋,表达出一种“游山玩水、忘却烦恼”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景观展开,表达了对黄山的赞美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忘却烦恼的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怒卷雪涛”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峰”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归禽”代表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