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01
谒金门 其二 探梅
作者:李俊民 〔金朝〕
谁便道。昨夜雪中开了。次第不将消息报。探芳人草草。宜在嫩寒清晓。兴比孤山更好。篱落逢花须醉倒。惜花人易老。
谁敢说,昨夜的雪中梅花已经开放了?却不向人们报告这美好的消息。探梅的人匆匆而来,正好在这清冷的早晨。兴致比孤山上的景致更好,篱笆旁的花儿让人忍不住要陶醉。可惜爱花的人易于衰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孤山”可以指代孤独的高峰,象征超然和清雅。古人常用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借此表达孤独或独立的思想。
作者介绍:
李俊民,金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金朝,正值北方寒冷的冬季。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开放,表达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同时也蕴含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谒金门 其二 探梅》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通过梅花的开放,诗人传达了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开篇即质疑他人对梅花开放的认知,暗示着自然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接着,诗人用“探芳人草草”描绘了探寻梅花的匆忙,展现出一种急切与热情的气氛。在“宜在嫩寒清晓”中,诗人将梅花的开放与清晨的寒冷结合,突显出春天的脆弱和美好。梅花的绽放不仅是自然的轮回,也象征着生命中的希望。
“兴比孤山更好”表达了诗人在此时此刻的快乐,远胜于孤独的山峰。而“篱落逢花须醉倒”则是对美好瞬间的珍惜,鼓励人们在花开时节尽情享受生活。最后一句“惜花人易老”更是点明了生命的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与时光。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梅花的盛开与生命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同时感悟生命的易逝与自然的轮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花?
A. 玫瑰
B. 梅花
C. 菊花
“惜花人易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花的喜爱
C. 对生活的享受
诗中“宜在嫩寒清晓”所指的是什么时候?
A. 傍晚
B. 清晨
C. 正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梅花的坚韧与清雅,强调在寒冬中独自绽放,与李俊民的《探梅》相比,前者更注重梅花的品质,后者则更关注探梅者的心情与感悟。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全面解析《谒金门 其二 探梅》,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