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5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6:23
风乍暖,树底莺声欲啭。窗外小梅香数点,枝头春意浅。尽日画屏独掩,闲却绣床金剪。宝枕初回香梦远,乱愁天不管。
春风刚刚变暖,树下黄莺在欲唱。窗外飘来几缕梅花的香气,枝头的春意还很浅薄。整日里画屏都紧闭,懒得去用金剪绣花。宝枕上刚刚醒来,香梦已经远去,心中的烦恼天似乎并不在意。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内心的孤独,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李端卿,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擅长词赋,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谒金门》写于春日,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暖意和梅花的香气,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诗中透露出淡淡的忧郁,反映了诗人在春日里的孤寂心情。
李端卿的《谒金门》是一首精致的五言绝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诗的开头“风乍暖,树底莺声欲啭”,描绘了春风初暖的景象,生动而富有动感,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一瞬间的温暖。紧接着,“窗外小梅香数点,枝头春意浅”,诗人用“数点”来形容梅花的香气,显示出春天的气息虽已来临,但尚且不浓厚,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静谧的环境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日画屏独掩,闲却绣床金剪”,诗人整日关上画屏,似乎在逃避外界的喧嚣,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疏离。而“宝枕初回香梦远,乱愁天不管”则是诗人内心愁绪的真实写照,梦境的远去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失落。
在这首诗中,李端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情,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唤起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纠结。
诗中“风乍暖”表达了什么样的季节变化?
诗人使用“宝枕”这一意象来表现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画屏”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