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1:53
登灵鹫千佛阁为往山野堂绍祖留题
作者: 徐元杰 〔宋代〕
彊支疲薾此跻攀,屈指曾游十载间。
方丈喜添千佛阁,双眸陟豁四围山。
可无可有僧衣钵,随得随供佛面颜。
门外雪深知几许,只消透得个重关。
全诗翻译:
我费力攀登这座山,指头屈折回想我曾游历十年的时光。
方丈喜悦地增添了千佛阁,我的双眼开阔地眺望四周的山峦。
无论是有还是没有僧人的衣钵,我随时都可以供奉佛陀的面容。
门外的雪深得不知道有多少,只要能透过那道重重的关卡就好了。
徐元杰,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常有哲理思考。
诗作创作于徐元杰游历灵鹫山时,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在山野堂的修行与思考。灵鹫山是佛教名山,象征着精神的升华与追求。
徐元杰的《登灵鹫千佛阁为往山野堂绍祖留题》是一首描绘山水与宗教信仰的诗作。诗中通过山的艰难攀登,隐喻人生的追求与奋斗。开头两句“彊支疲薾此跻攀,屈指曾游十载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绘了诗人为了追求信仰而付出的努力和时间,表现出一种执着与坚韧。
接下来的“方丈喜添千佛阁,双眸陟豁四围山”,描绘了千佛阁的雄伟与四周的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千佛阁”的描写,表现出对佛法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可无可有僧衣钵,随得随供佛面颜”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随和,无论有无僧人的存在,内心的信仰与供奉依然存在,显示出一种超脱与洒脱的境界。最后两句“门外雪深知几许,只消透得个重关”则用雪的深度象征人生中的困难与阻碍,然而只要能够跨越这些关卡,内心的平和与信仰就能得到实现。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的同时,表现了诗人对人生、信仰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内涵。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信仰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仰,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强调内心的宁静与信仰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千佛阁”象征什么?
“彊支疲薾此跻攀”中的“跻攀”指的是什么?
诗人如何看待物质的存在?
《登高》(杜甫)与徐元杰的作品在主题上均涉及对自然的描绘和人生的思考,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而徐元杰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信仰的追求。两首诗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