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豫子

《杂咏一百首·豫子》

时间: 2025-05-02 05:50:34

诗句

纷纷荆聂辈,犹有利而为。

智氏已无后,先生欲报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34

原文展示:

纷纷荆聂辈,犹有利而为。智氏已无后,先生欲报谁。

白话文翻译:

这群荆、聂的门徒纷纷而来,仍然有利可图。智氏的后人已经没有了,老师您想报答谁呢?

注释:

  • 荆聂辈:指荆轲、聂政等刺客,历史上著名的刺客,后常用以指代一些勇敢的英雄。
  • 智氏:智氏指智者的后代,诗中暗示智者的后裔已断绝,意味着失去了智慧的传承。
  • 欲报谁:想要报答谁,表达了对报恩对象的失落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石屋,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书法家。刘克庄生活在动荡的时代,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影响了他的创作。他的诗词多表现对社会的关心与思考,风格雄浑、深邃。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豫子》是刘克庄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尤其是对英雄人物和智者后代命运的感慨。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智者后代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杂咏一百首·豫子》在短短的几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思考。诗中提到的荆聂辈,象征着那些勇敢而又被历史遗忘的英雄,他们在历史洪流中虽有壮烈的事迹,却未能留下长久的影响。而智氏的消逝则更是让人感到惋惜,智慧的传承在历史的变迁中渐渐消失,令人感到无奈和失落。

诗的开头“纷纷荆聂辈,犹有利而为”,通过对荆轲与聂政的提及,表达了对于勇者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为了利益而趋附于这些英雄的现象。接下来的“智氏已无后”,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悲哀,智者的后代已经不再,智慧的光辉似乎在这个社会中渐渐消逝。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刘克庄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当下社会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纷纷荆聂辈:开篇提及荆轲、聂政,暗示历史上勇敢者的涌现,展现一种英雄辈出的景象。
  2. 犹有利而为:他们仍然在追求利益,反映出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
  3. 智氏已无后:智者的后代已经消失,象征着智慧的断层与失落。
  4. 先生欲报谁:最后以疑问句收尾,表达对报恩对象的迷惑与无奈,留下深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荆聂辈象征勇士,智氏则象征智慧,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 反问:最后的疑问句激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传承与人物的命运,体现出对智慧与勇敢的敬仰,同时流露出对失去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荆聂:象征着勇气与牺牲,代表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
  • 智者:象征着智慧与理性,强调了理智的缺失。
  • :象征着利益与现实,反映出人性的贪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荆聂辈指的是哪些历史人物? A. 文人
    B. 刺客
    C. 商人
    D. 农民

  2. 这首诗表达了对什么的失落? A. 财富
    B. 英雄
    C. 智慧
    D. 自由

  3. “先生欲报谁”中的“先生”指的是? A. 诗人
    B. 智者
    C. 政治家
    D. 商人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登高》相比,刘克庄的《豫子》更侧重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而王之涣的作品则多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诉衷情 寿晓光兄六十 诉衷情令 诉衷情 小妓 诉衷情 郊游所遇 诉衷情 诉衷情 其三 诉衷情·为艺风题双红豆图 诉衷情·即事 诉衷情 其七 诉衷情·英公清列出尘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跌眼镜 水字旁的字 酒酣耳热 鸣野食苹 黄口小儿 矢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龝字旁的字 以顺诛逆 诗成得袍 声息 龙字旁的字 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一的词语有哪些 衄然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千载一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