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2:22
郦生方横死,蒯彻亦阳狂。设不逢刘季,同趋一鼎汤。
郦生刚刚死去,蒯彻也在疯狂。如果没有遇到刘季,我们就会一起走向同样的沉沦。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华,号秋水,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与陆游、范成大等并称。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山水田园诗,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郦生与蒯彻的命运,表达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无奈的深切思考。
《杂咏一百首 其二十 蒯通》通过简练的语言,提及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表面上看似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实则隐含了对社会动荡和权力腐败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郦生方横死,蒯彻亦阳狂”用短促的语气,直接切入主题,瞬间引人入胜,表达了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惋惜与同情。诗人将他们置于同一命运之下,体现了历史的悲剧性和个体的无奈。
接下来的“设不逢刘季,同趋一鼎汤”则引发读者对命运的更深思考:如果没有刘季的出现,他们可能会共同走向死亡的结局。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一种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隐喻,暗示着在动荡的时代中,多少有才能的人被迫走向绝路。
全诗构思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隐含了对未来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简单的对比与暗喻,刘克庄成功地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个人与历史、命运与选择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警示后人珍惜当下,关注社会。
诗词测试:
郦生和蒯彻分别代表哪些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鼎汤”主要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蒯通》更侧重历史的沉重与个体命运的无奈,而李白则展现了一种豪放与对生命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