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28
翰墨精神全魏汉,
文章波澜似春秋。
可是中州著不得,
江南已远更宜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追怀与感叹,认为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墨客精神焕发、才华横溢,文章的风采如同《春秋》一般波澜壮阔。然而,自己身处中原(中州),却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与成就,而江南的远离又让人感到更加无奈,最终选择了宜州这个地方。
作者介绍:潘大临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他的诗歌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的感慨,风格清新而有深意。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中,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的追求与当下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反思。开头两句通过对魏晋文化的赞美,表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与成就,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然而,随即转入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身处中原却难以成就的失落感。最后一句“江南已远更宜州”,则暗示着作者对未来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更是心灵的寄托与追求的转变。整首诗不仅有对历史文化的赞美,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文化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无奈却不失希望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翰墨精神”指的是?
A. 书法艺术
B. 文人书画的精神
C. 古代诗歌的风格
“江南已远更宜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江南的向往
B. 对未来的选择与无奈
C. 对中州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春秋”是指?
A. 一部历史书籍
B. 一种诗歌体裁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潘大临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高》进行比较,王之涣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潘大临则更多地关注文化的传承与现实的困境,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但都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