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德操均父

《寄德操均父》

时间: 2025-07-27 21:34:29

诗句

文如二稚徒怀壁,武似三明却{左韦右长}弓。

松桧参天西邑路,时时骑马访庞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34:29

原文展示:

寄德操均父
作者: 潘大临 〔宋代〕

文如二稚徒怀壁,
武似三明却左韦右长弓。
松桧参天西邑路,
时时骑马访庞公。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名叫德操的人的敬仰和怀念。诗中提到德操的文才像两个稚童怀抱着书卷,武艺则像三明(古代的名将)一样,手握长弓,左侧是韦,右侧是长弓。松树和桧树高耸入云,指向西边的道路,时常骑马去拜访庞公(庞涓)。


注释:

  • 二稚徒:指两个幼小的孩子,这里形容文才出众。
  • 三明:指的是古代的三位明君,表达武艺高强。
  • :古代一种武器或战斗技能,这里有象征意义。
  • 庞公:指的是庞涓,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作者可能用此形象来传达对英雄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大临,宋代诗人,字德操,少时聪慧,才华横溢,以诗文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创作的,可能源于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文武双全的理想人物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德操的文武才能以及作者的敬仰之情。开篇以“文如二稚徒怀壁”形象地刻画了德操在文才上的卓越,给人以清新、纯真之感。而“武似三明却左韦右长弓”的描写则突出了德操的武艺,表现出一种力量与勇气。整体上,诗歌在简练的语言中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提到“松桧参天”,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象征着德操的高大伟岸。最后一句中提到“时时骑马访庞公”,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更加体现了作者对德操的向往与追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如二稚徒怀壁:文才如同两个小孩子抱着书卷,形容德操的文才出众。
  2. 武似三明却左韦右长弓:武艺像古代的三位明君,手握长弓,表现出勇武之气。
  3. 松桧参天西邑路:高大的松树和桧树,指向西边的道路,意境深远。
  4. 时时骑马访庞公:时常骑马去拜访庞公,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德操的文才比作稚童的书卷,武艺比作三明的英雄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方面表现出色,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既有对文才的赞美,也有对武艺的尊重,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及对友人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智慧与才华。
  • :象征力量与勇气。
  • 松桧:体现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 骑马:象征行动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稚徒”是指什么? A. 两个小孩子
    B. 两位诗人
    C. 两位将军
    D. 两位老师

  2. 诗中所说的“庞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庞涓
    B. 庞统
    C. 庞德
    D. 庞瑾

  3. “文如二稚徒怀壁”中的“壁”指的是什么? A. 墙壁
    B. 书卷
    C. 文献
    D. 笔墨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描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意境悠远。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寄德操均父》: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但前者更具抒情性,后者则强调了理想人格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查询

寒食夜有寄 避地 别绪 李太舍池上玩红薇醉题 故都 息虑 江楼二首 两贤 十月七日早起作时气疾初愈 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驻泊两月忽得商马杨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按君臣 推故 末技 衣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涵煦 包含铛的词语有哪些 徬徨失措 碍足碍手 行字旁的字 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西狩获麟 国富民康 该括 魚字旁的字 一板三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