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5:35
迢迢银汉夕,艳艳华灯辉。
琅琅碧玉梭,轧轧流黄机。
纤手双袖卷,绣裙环佩垂。
明月斜照杼,秋风冷侵丝。
岂惜深夜勤,以为君子衣。
向晓已成匹,文彩郁芳菲。
中有芙蓉花,并头自相依。
在遥远的银河旁,夜色正浓,华丽的灯光闪烁。
响亮的碧玉梭子在运转,流黄机也在轧轧作响。
纤细的手卷起双袖,绣裙上的佩饰轻轻垂下。
明月斜洒光辉照在织布机上,秋风冷意袭来,侵入了丝线。
我岂会吝惜这深夜的辛勤劳动,为的只是为君子缝制衣裳。
等到黎明时分,已经织成了一匹,华丽的花纹芬芳四溢。
其中绣有芙蓉花,花朵相依,相互依偎在一起。
作者介绍:黎景义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工整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以自然和生活为题材,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女工织布生活有关,表现了劳动者的辛勤与对美的追求。在古代,织布不仅是一种生活技能,更是艺术的表现,诗中展现了女性在织布过程中展现的细腻与优雅。
《拟古三首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织布的场景,展现了劳动与美的结合。诗中通过“银汉”、“华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温暖的氛围。诗人通过“纤手双袖卷,绣裙环佩垂”描绘出织女的优雅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勤劳与美丽之间的和谐统一。
在结构上,诗歌上下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美学特征。尤其是“岂惜深夜勤,以为君子衣”一句,表达了对劳动的尊重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突显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芙蓉花”的意象,象征着美好的结局和希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劳动画卷,更是一首颂扬美德与辛勤的赞歌,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者的精神与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银汉”比喻夜空)、对仗(上下句对称)、拟人(“秋风冷侵丝”)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与尊重,展现了劳动者的优雅与坚韧,同时也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银汉”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君子衣”象征:
诗中的“芙蓉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二者都展现了女性的细腻与优雅,但黎景义的诗更强调劳动的美与尊严,而李清照则突出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