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8:40
冬至日祥风应候
作者: 穆寂 〔唐代〕
节逢清景至,占气二仪中。
独喜登台日,先知应候风。
呈祥光舜化,表庆感尧聪。
既与乘时叶,还将入律同。
微微万井遍,习习九门通。
更绕炉烟起,殷勤报岁功。
在冬至这个节气,正是清明的时节,气候和阴阳循环交替。
我独自欣喜于登高望远的日子,早早预知了应时而来的风。
这是祥和的光辉,像舜帝的德化,展现出庆祝的盛况,令人感悟到尧舜的智慧。
既然与时令的叶子相伴,也将与律令相通。
微微的清晨气息弥漫在万家灯火中,习习的春风透过九门而来。
更有袅袅的炉烟升起,热情地回报这一年的丰收与功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穆寂,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节令变化,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至时节,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丰收和吉祥的期盼。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至节气的祥和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热爱。开篇即点明“节逢清景至”,将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美好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明朗的氛围。接着,诗人借用古代圣君尧舜的典故,表达了对当下和谐社会的向往与期许。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冬日清晨的宁静与温暖,同时也象征着新一年的希望与成就。
整首诗在用词上讲究,韵律和谐,意象丰富。诗人将风、光、烟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让人感受到冬至的寒冷,更引发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冬至节气的赞美以及对吉祥、丰收的期待,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重视其象征意义,将其视为新一年的开始,预示着阳光将逐渐回归,万物复苏。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逢”指的是哪个节气?
A. 春分
B. 夏至
C. 冬至
D. 秋分
“舜化”在诗中比喻什么?
A. 冷酷
B. 仁政
C. 战争
D. 贪婪
诗中提到的“炉烟”象征着什么?
A. 凶险
B. 繁荣
C. 贫困
D. 争斗
答案: 1. C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穆寂更注重节气的变化和人们的庆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