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53
宿乌鲁木齐
阿克敦 〔清代〕
吐蕃界北有空城,
西距阳关第六程。
雪满荒芜连野阔,
春回林木带流清。
戍兵自古需屯策,
柔远于今识虏情。
欲向轮台寻旧址,
万山高耸一峰明。
在吐蕃边界北方,有座荒凉的城池,
向西离阳关已经走了第六个驿站。
大雪覆盖了广袤的荒野,
春天来临时树木带着清流复苏。
自古以来,边防的士兵都需要屯兵策划,
而如今对敌人的情势更加敏感。
我想去轮台寻找旧日的遗址,
在万山高峰中,唯有一座峰峦显得明亮。
阿克敦,清代诗人,生于边疆,常以边塞生活为题材,作品多表现边疆的苦寒与士兵的忠诚。
此诗写于边疆,反映了作者在乌鲁木齐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边防生活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此诗以乌鲁木齐为背景,描绘了北疆的荒凉与严寒,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边防士兵的艰辛与责任。首联“吐蕃界北有空城,西距阳关第六程”直接设定了地域背景,突显出边境的荒凉与孤寂。接下来,诗人用“雪满荒芜连野阔”描绘出雪覆盖的广袤荒野,形成一种悲凉的氛围。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生机,“春回林木带流清”使得诗中情感得到了一丝缓和,暗示着希望与重生。
戍兵的生活是诗中另一重要主题,“戍兵自古需屯策,柔远于今识虏情”,诗人表达了对士兵们肩负的重任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敌情的复杂多变。最后的“欲向轮台寻旧址,万山高耸一峰明”则是一种向往与追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整首诗不仅有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深刻地反映了边疆士兵的情感与责任,展现出一种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与人文,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对士兵生活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中提到的“阳关”位于哪个方向?
“春回林木带流清”中,“春”象征什么?
“戍兵自古需屯策”中,戍兵的职责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