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4:05
巴东令廨白云亭
作者:陆游
寇公壮岁落巴蛮,
得意孤亭缥缈间。
常倚曲阑贪看水,
不安四壁怕遮山。
遗民虽尽犹能说,
老令初来亦爱闲。
正使官清贪至骨,
未妨留客听潺潺。
寇公在壮年时期落脚于巴蛮,
在孤亭中得意地俯瞩四周,
常常倚着曲阑贪婪地欣赏水面,
四周的墙壁让我感到不安,怕遮挡山景。
即使残余的百姓已不多,依然能够诉说往事,
老令初来时也喜欢这种闲适。
即使官员贪婪到了骨子里,
也不妨碍我在这里听那潺潺的流水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风格刚健豪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陆游的《巴东令廨白云亭》通过描绘巴东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首联以“寇公壮岁落巴蛮”引入,直接点出历史人物,展示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伟大。接着,诗中描绘的“孤亭”与“曲阑”,既是自然景色的展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诗人在悠闲的环境中思索历史,显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
下半部分的“遗民虽尽犹能说”,更是对历史的感怀,尽管社会动荡,残余的百姓依然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最后,虽然现实中官员的贪婪令人心寒,但诗人却选择在此地静听潺潺流水,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对比,赋予了诗歌更深的情感深度和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诗人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体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寇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常倚曲阑贪看水”中的“曲阑”主要指什么?
诗中“遗民虽尽犹能说”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与历史的反思。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示了在战乱中对家国的忧虑,而陆游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自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