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东窗小酌

《东窗小酌》

时间: 2025-05-07 22:01:28

诗句

市尘远不到林塘,嫩暑轩窗昼漏长。

蚕妾趁时争盐茧,农夫得雨正移秧。

徒行有客惊顽健,烂醉无人笑老狂。

却掩庵门径投枕,鼾声雷起撼藜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1:28

原文展示

东窗小酌
——陆游

市尘远不到林塘,
嫩暑轩窗昼漏长。
蚕妾趁时争盐茧,
农夫得雨正移秧。
徒行有客惊顽健,
烂醉无人笑老狂。
却掩庵门径投枕,
鼾声雷起撼藜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场景,作者在窗前小酌,感受到夏日的温暖和悠长的白昼。诗中提到蚕女在争抢盐和茧,农夫正忙着移秧,表现出农村生活的忙碌和生机。尽管有客人路过,但他们的欢笑声未能打扰到醉酒的作者,最后他回到庵中,沉沉入睡,鼾声如雷,震动着简陋的床铺。

注释

  • 市尘:指城市的尘土和喧嚣。
  • 林塘:指树林和水塘,象征自然环境。
  • 嫩暑:初夏的温暖。
  • 蚕妾:从事养蚕的妇女。
  • 盐茧:盐和蚕茧,象征农村的生活。
  • 徒行:路过的行人。
  • 烂醉:形容喝得酩酊大醉。
  • 藜床:用藜草编成的床,简陋而富有乡土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尤其以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他身处南宋时期,国家动乱不安,诗人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一次小酌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东窗小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作者在夏日阳光下,远离城市喧嚣的惬意生活,展现了田园的生机与忙碌。蚕妾和农夫分别代表了农村的女性与男性劳动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农村的日常生活。

而后四句则转向作者的内心世界,尽管外有客人路过,但他醉心于自己的世界,表现出一种对外界的无所谓和内心的安宁。最后,通过鼾声雷起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安静而又深沉的满足感,仿佛一切都在这片宁静中得到了归宿。

整首诗以小见大,通过小酌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市尘远不到林塘: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宁静的林塘。
  • 嫩暑轩窗昼漏长:在温暖的夏日,窗边的时间悠长。
  • 蚕妾趁时争盐茧:蚕女们忙着、争抢着盐和养蚕的茧。
  • 农夫得雨正移秧:农夫在雨水滋润下,正忙于移栽秧苗。
  • 徒行有客惊顽健:偶有路过的客人,打破了这份宁静。
  • 烂醉无人笑老狂:醉酒的自己无人理会,展现了对世俗的超然。
  • 却掩庵门径投枕:回到庵中,关上门,安然入睡。
  • 鼾声雷起撼藜床:鼾声如雷,震动着简陋的床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蚕妾趁时争盐茧,农夫得雨正移秧”,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鼾声比作雷声,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沉醉的状态。
  • 拟人:将蚕妾和农夫拟人化,赋予他们生命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展现了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市尘:象征城市的繁杂与喧嚣。
  • 林塘: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蚕妾:象征农村的劳动女性。
  • 农夫:象征农村的劳动男性。
  • :象征对世俗的超脱与放纵。
  • 鼾声:象征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市尘”主要指的是: A. 田园生活
    B. 城市的喧嚣
    C. 自然景色

  2. 填空题:诗中“嫩暑轩窗昼漏长”描写的是____的情景。

  3. 判断题:诗人对醉酒的状态感到愉悦和满足。 (对/错)

答案

  1. B
  2. 夏日

相关查询

拟古诗八首 其三 拟古诗八首 其一 还都道中诗三首 其三 还都道中诗三首 其二 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五 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四 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三 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一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 登庐山诗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画眉张敞 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彐字旁的字 酌古参今 七洞八孔 难上加难 锦囊妙计 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吃醋拈酸 虫字旁的字 窘戮 玉字旁的字 异开头的成语 皂李 遗物识心 阙亡 四点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