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天

《观天》

时间: 2025-05-10 09:45:51

诗句

千里南山对华山,二山中有修□□。

□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

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

□□□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45:51

原文展示:

观天 邵雍 〔宋代〕 千里南山对华山,二山中有修。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

白话文翻译:

遥望千里之外的南山与华山,两山之间有人修行。田间禾黍摇曳,静谧中禽鸟与鱼儿悠闲相伴。美景尽展于外,虚名却不显露。言语无心,自认为羲皇上人正归来。

注释:

  • 南山、华山:均为中国著名山脉,此处象征远方的景致。
  • 修:修行,指隐居或修炼。
  • 禾黍交搔:形容田间禾黍随风摇曳的景象。
  • 静禽鱼相与闲:形容环境宁静,禽鸟与鱼儿悠闲自得。
  • 虚名不显落:指不追求外在的名声。
  • 羲皇:指伏羲,古代传说中的圣王,此处象征高洁的隐士。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观天》描绘了诗人遥望远山时的所思所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山与华山的壮丽景象,以及田间禾黍和静谧的禽鱼,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的“虚名不显落”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而“自谓羲皇正却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隐逸高洁的形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 首句“千里南山对华山”,以远望的视角拉开全诗的序幕,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
  • “二山中有修”,暗示了山中隐士的存在,为后文的隐逸主题埋下伏笔。
  • “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通过对田间景象和动物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宁静和谐的氛围。
  • “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诗人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同时强调了对虚名的淡泊。
  • “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最后一句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自我认同。

意象分析:

  • 南山、华山:象征着远方的景致和隐逸的理想。
  • 禾黍、禽鱼:代表了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
  • 羲皇:象征高洁的隐士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羲皇”指的是谁? A. 伏羲 B. 黄帝 C. 尧 D. 舜
  2.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物来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A. 南山、华山 B. 禾黍、禽鱼 C. 好景、虚名 D. 语无心旨
  3. 诗中的“虚名不显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淡泊名利 C. 重视名声 D. 忽视名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邵雍的《观天》: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致,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禅意和空灵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创作环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乘叔羽寺丞持节淮东二首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神堂铺前桃花 永和遇风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种牡丹二首 其二 桑茶坑道中八首 江西道院集送吉州太守朱子渊造朝二首 张尉惠诗和韵谢之三首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搭的成语 包含詈的词语有哪些 故纸堆 羽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劈腰 揪心扒肝 文字旁的字 心得意会 俵济 睿达 喜兵 暴饮暴食 春蚕抽丝 同字框的字 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盿盿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