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2:40
次韵十五日菊 其一
作者: 丁宝臣 〔宋代〕
秋香多日閟英华,霜脱离离抱砌斜。
趁节不随时俗眼,近冬真是岁寒花。
摛辞旧入骚人笔,载酒谁寻醉令家。
曾读南华齐物论,均无迟速可惊嗟。
这首诗描写了菊花的美丽和坚韧。秋天的香气在阳光下弥漫,霜雪把菊花的花瓣轻轻脱落,它们依然斜斜地依偎在墙边。面对节庆,我不随波逐流,只想在冬季欣赏这寒冷中的花朵。古人的诗句常常流入我的笔下,酒杯在手,有谁能来寻求这一醉人的家园?我曾经阅读过《南华齐物论》,明白了世间的事物无所谓快慢,皆可无惊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丁宝臣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菊花盛开的时节,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在此时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次韵十五日菊 其一》通过描绘菊花的生长与凋零,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在诗的开头,诗人以“秋香多日”描述了菊花在秋天的绚烂和芬芳,紧接着以“霜脱离离”描绘了菊花在霜降时的脆弱与坚韧。这里的“离离”既有花瓣飘落之意,也隐含了一种凄美的情感。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节庆的抵触,认为不应随波逐流,而是应在冬季中欣赏这坚韧的菊花,象征着一种高洁的品格和独立的精神。最后,提到“曾读南华齐物论”,则显示了诗人对哲学的理解,以及对生活节奏的豁达态度,强调了人生的从容与无惊无喜。
整首诗以菊花为线索,描绘出秋冬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哲学思考升华了对生命的感悟,体现了诗人清雅脱俗的气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竹子
B. 菊花
C. 梅花
D. 桃花
“趁节不随时俗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追逐时尚
B. 随意生活
C. 独立思考
D. 忽视节庆
“均无迟速可惊嗟”中的“迟速”指的是什么?
A. 时间的快慢
B. 生活的节奏
C. 自然的变化
D. 人生的体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