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26:59
有美一人兮,临清秋而太息。
伤天形之缺然兮,与有足者同堂而并席。
傥尝获罪於天兮,使而至於斯极。
夫阴凝而阳化兮,冲气饪而为和。
骈拇所以为少,枝指所以为多。
谓天任汝以道兮,曾是形畸而貌独。
天厌弃汝兮,修汝德而谓何。
中无所考此耿耿兮,独遡风而浩歌。
歌曰父耶母耶,人乎天乎。
才之为祥,固不若不才之全乎。
非天地之私兮,又非父母之愿也。
慨伏思而不得兮,梦漂漂而行远。
逆真人於轩台兮,请端策而徵衍。
遇水盈之坎坎兮,得山麓而为蹇。
虽御良而马服兮,犹往蹇而来连。
艮之初六来告休兮,艮其趾而无咎。
如风日之过河兮,人谓守水而为耗。
知水性之循环兮,曾何损益之足道。
蚿百足之狂攘兮,夔踸踔以行地。
蛇虺蔓延不自好兮,谓风蓬蓬而无似物。
怜物之无穷兮,目尚为心之仆隶。
夫精於形器之表兮,视四体百骸其在外。
予将执汝手兮,游乎浩荡之会凭天津而渥发兮,揽日月以为佩。
嗟不知去来之为我兮,天下莫予之为对。
恐路远而多岐兮,聊赠汝以指南。
将雍容於胜日兮,尝试为汝而妄谈。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6:59
有美一人兮,临清秋而太息。
伤天形之缺然兮,与有足者同堂而并席。
傥尝获罪於天兮,使而至於斯极。
夫阴凝而阳化兮,冲气饪而为和。
骈拇所以为少,枝指所以为多。
谓天任汝以道兮,曾是形畸而貌独。
天厌弃汝兮,修汝德而谓何。
中无所考此耿耿兮,独遡风而浩歌。
歌曰父耶母耶,人乎天乎。
才之为祥,固不若不才之全乎。
非天地之私兮,又非父母之愿也。
慨伏思而不得兮,梦漂漂而行远。
逆真人於轩台兮,请端策而徵衍。
遇水盈之坎坎兮,得山麓而为蹇。
虽御良而马服兮,犹往蹇而来连。
艮之初六来告休兮,艮其趾而无咎。
如风日之过河兮,人谓守水而为耗。
知水性之循环兮,曾何损益之足道。
蚿百足之狂攘兮,夔踸踔以行地。
蛇虺蔓延不自好兮,谓风蓬蓬而无似物。
怜物之无穷兮,目尚为心之仆隶。
夫精於形器之表兮,视四体百骸其在外。
予将执汝手兮,游乎浩荡之会。
凭天津而渥发兮,揽日月以为佩。
嗟不知去来之为我兮,天下莫予之为对。
恐路远而多岐兮,聊赠汝以指南。
将雍容於胜日兮,尝试为汝而妄谈。
有一位美丽的人,面对清秋而叹息。
可惜天生的缺憾,使得她与平常人一样,与人同座共席。
或许是因得罪了天命,才受此极大的折磨。
阴气凝聚而阳光转化,冲气和谐而形成平衡。
双手之所以显得稀少,许多指头则显得众多。
天赋予你以道理,曾经是身形畸形而外表独特。
天空抛弃你,修身养德又有什么用呢?
心中没有可以考量的事物,这样的孤独,独自逆风高歌。
歌曲问:是父亲,还是母亲?是人,还是天?
才华的显现,未必比不上平凡的完整。
这既不是天地的偏爱,也不是父母的愿望。
感慨思虑而不得,梦中飘渺而行远。
逆风而上,求教于高台,想请教如何发挥才能。
遇到水满的坎坷,才能在山脚下得到安宁。
即便驾驭良马,也难免要走上坎坷的路。
艮卦的初六给我带来休止的消息,而艮其趾则无灾。
如同风日过河,世人却说守水是耗费。
知晓水的循环规律,又何必担心损失收益?
蜈蚣狂舞,夔龙行走大地。
蛇虺延伸不自知,似乎风在吹拂而无物可比。
怜惜物之无尽,眼目仍是心的仆人。
精于外形的器物,观察四体百骸在外。
我将握住你的手,游历浩浩荡荡的会聚。
凭借着天边而畅发,俯瞩日月作佩饰。
唉,不知未来与过去对我而言,天下人又无法给我答案。
恐怕路途遥远且多岐,暂且赠你以指南。
将于美好的日子中,尝试为你而妄言。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有哲理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索。秋天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契机,使得悲秋的情绪愈加明显。
《悲秋》一诗,黄庭坚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浓烈的情感。开篇便以“有美一人”引入,似乎诉说着对美丽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清秋的到来,带来了凋零与叹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索,形成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层次。诗人对“阴阳变化”和“水性循环”的探讨,体现了他对宇宙法则的理解与反思,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同时,诗中多处提到的“父母”、“天命”等元素,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令人深思。
最后,诗人以“聊赠汝以指南”结束,带有一种温暖而又无奈的情绪,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人生路途遥远且多岐,但仍需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感叹,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捉弄,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与情感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美丽的人”指的是谁?
诗中“艮之初六”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对待命运的态度是:
答案:1.C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