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4:56
对烛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忽忆巴山夜,西窗风雨寒。
自怜清影独,谁识寸心丹。
草长花犹在,香销泪不干。
海棠贪睡去,惆怅五更残。
忽然想起巴山的夜晚,西窗外风雨交加,天气寒冷。独自看着自己的清影,怜惜这孤独的身影,谁能理解我内心的情感呢?草已经长高,花儿依旧盛开,然而香气散去,泪水却始终没有干。海棠花在贪睡,令人惆怅的是已是五更时分,夜已渐渐过去。
陈允平,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诗词作品为人所知。其诗作常见清新自然的风格,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怀与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或许是在外地思乡,借对烛光的依偎,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表现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恰好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呼应。
《对烛》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诗作,诗人陈允平通过对夜晚和烛光的描写,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忽忆巴山夜”,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怀旧情绪的境地,巴山的夜晚与西窗外的风雨寒冷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倍感孤寂。接着,诗人自怜清影,表现出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无奈与自怜,直白却又极具感染力。
“草长花犹在,香销泪不干”,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伤感形成对比。尽管外界依然充满生机,内心的悲伤却无法平复,香气消散而泪水仍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最后一句“海棠贪睡去,惆怅五更残”,不仅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与沉睡,更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五更时分,象征着夜的尽头与新的开始,然而此时的惆怅却难以抹去,反映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人们在外漂泊时的无奈与情感的复杂。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忽忆巴山夜”中的“巴山”指的是哪里?
A. 北京
B. 四川
C. 山西
D. 河北
“草长花犹在,香销泪不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D. 满足
“海棠贪睡去”中“贪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精力充沛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工作的热爱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