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7:10
田家行
作者: 高启 〔明代〕
草茫茫,水汩汩。
上田芜,下田没。
中田有禾穗不长,
狼藉只供凫雁粮。
雨中摘归半生湿,
新妇舂炊儿夜泣。
田间的草长得茂盛,水流潺潺。
上面的田地杂草丛生,下面的田地被淹没。
中间的田地里虽然有禾穗,但却长得不够,
杂乱无章的景象只能供给野鸭和雁鸟的粮食。
在雨中采摘的禾苗湿透了半身,
新婚的妻子在磨米做饭,孩子在夜里哭泣。
作者介绍:
高启(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423年),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之一,擅长诗词,尤以五律见长。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关注民生,擅于描写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
在明代,社会动荡,农民生活困苦。高启在田家行中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困境,描绘了农民的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田家行》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展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和社会变迁中所面临的艰辛。诗的开头“草茫茫,水汩汩”,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田园景象,草地茂盛,水流潺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田地的荒芜与淹没,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农民的困境和无奈。
诗中提到的“禾穗不长,狼藉只供凫雁粮”,更是表现了农田歉收的惨状,禾苗的生长受阻,草木繁盛却无益于人。此处不仅描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还隐含着对国家政策的反思,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雨中摘归半生湿”,描绘了农民在恶劣天气下仍旧辛勤劳作的情形,展现了他们的坚韧与不屈。而“新妇舂炊儿夜泣”则表达了家庭生活的艰辛,妻子不仅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还要照顾哭泣的孩子,整个场景充满了辛苦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深刻揭示了农民的艰辛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与同情,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写,揭示了农民在自然灾害与社会压力下的艰辛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田地情况是怎样的?
“新妇舂炊儿夜泣”中的“新妇”指的是谁?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