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8:54
潮阳海岸望海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动地惊风起海陬,为人吹散两眉愁。
身行岛北新春后,眼到天南最尽头。
众水更来何处著,千峰赴此却回休。
客间供给能消底,万顷烟波一白鸥。
这首诗描绘了潮阳海岸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愁绪。诗人在海边感受到强烈的风声,仿佛要将自己心中的忧愁吹散。踏上新春后的岛屿,眼望南方的尽头,心中似乎有无尽的思绪。众多的水流在何处汇聚,千山万峰在此处流连却又不敢前行。面对浩渺的烟波,内心的烦恼似乎得到了些许的释然,孤独的白鸥在波上翱翔,仿佛在陪伴着自己。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生于江西。以山水诗闻名,诗风清新自然,擅长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充满生活气息。
《潮阳海岸望海》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海滨游历中所作,借助海景表达内心的忧伤与释然,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潮阳海岸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开篇一句“动地惊风起海陬”,生动地描绘了海面上狂风大作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动态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安。接下来的“为人吹散两眉愁”,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似乎在渴望外界的风能驱散内心的忧虑。
“身行岛北新春后”,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新春后的游历,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眼到天南最尽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渺小。接着的“众水更来何处著”,引发对生命流转的思考,诗人似乎在问:这些奔流而来的水,又要归向何方?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水流的方向,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迷茫。
最后两句“客间供给能消底,万顷烟波一白鸥”则将情感升华。面对浩渺的烟波,诗人似乎在感受到一种释然,白鸥的身影成为了诗人孤独心境的映照。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
整首诗通过描绘海岸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和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诗中“动地惊风”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万顷烟波一白鸥”中的“白鸥”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描绘哪种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