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得祠

《得祠》

时间: 2025-04-30 20:38:18

诗句

石床散发洒松风,安用黄冠累此翁。

但喜太平今有象,渔樵亦在万几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8:18

原文展示:

得祠
作者: 方岳 〔宋代〕

石床散发洒松风,
安用黄冠累此翁。
但喜太平今有象,
渔樵亦在万几中。

白话文翻译:

在这石床上,松风轻轻吹拂,
何必用黄冠来装饰这位老翁呢?
只要高兴于当今太平的象征,
渔夫和樵夫也都在万般生计中。

注释:

  • 得祠:祠堂,古代人们祭祀祖先的场所。
  • 石床:指石头制成的床,象征简朴的生活。
  • 洒松风:松风轻轻飘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黄冠:古代士人所戴的帽子,象征地位与荣华。
  • 太平:安定和平的社会状态。
  • 渔樵:指捕鱼和砍柴的人,代表平民生活。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黄冠”象征士人地位,常用于表现对名利的看淡,表明诗人对权势的超脱态度。古代渔樵生计,常被用来比喻平民的朴实生活,体现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仲明,号青卿,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超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场景,表达对当下太平生活的满足与珍惜,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得祠》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社会理想的作品。诗中通过“石床”和“松风”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权力的超脱态度,认为无须以黄冠这样的象征来装点自己,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后两句则是对太平盛世的欢喜与赞美,表明诗人对普通生活的认同与欣赏。诗中渔樵二字的使用,不仅展现了平民的生活状态,还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全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床散发洒松风”:在石床上,清新的松风轻轻吹拂,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安用黄冠累此翁”:何必用华丽的帽子来装饰这个老翁,表达对名利的无所谓。
    • “但喜太平今有象”:只要能够享受当今的太平盛世,这是最重要的。
    • “渔樵亦在万几中”:渔夫和樵夫也在繁忙的生活中,表现出对平凡生活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床和松风作为宁静生活的象征。
    • 对仗:诗中“渔樵”与“万几”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简单、平和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社会安定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权力和名利的淡泊。

意象分析:

  • 石床:象征简朴与宁静。
  • 松风:代表自然与和谐。
  • 黄冠:象征地位与权力。
  • 渔樵:代表普通人民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得祠”中的“黄冠”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自然
    • C. 劳动
    • D. 祭祀
  2. 诗中提到的“渔樵”主要指的是?

    • A. 官员
    • B. 农民
    • C. 平民生活
    • D. 商人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享受简单生活
    • C. 自然的美丽
    • D. 战争的痛苦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宗元《江雪》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柳宗元的《江雪》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但更多表现了孤独与悲凉,而方岳的《得祠》则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太平生活的满足,两者在意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岳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潼关有感 省试白云起封中 奉和圣制三月三日 赋得云生栋梁间 杜鹃花 冬夜和朱画庄韵 三月巡边晓发夏城 幽恨诗 黄墅晴霞 登黄鹤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寂的成语 板对 青蝇点素 尾房 牙字旁的字 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谩天谩地 有声有泪 包含肱的成语 鼠窜狗盗 半边 虚伪 韋字旁的字 薄祚寒门 身字旁的字 非同等闲 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