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元夕

《元夕》

时间: 2025-05-02 07:44:33

诗句

老去欢悰久已无,病来瘦骨不胜扶。

山居幸自依青士,身事何曾问紫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4:33

原文展示:

老去欢悰久已无,
病来瘦骨不胜扶。
山居幸自依青士,
身事何曾问紫姑。

白话文翻译:

老了之后,欢乐的情绪早已消失,
生病后身体瘦弱,连扶持都显得无力。
幸好山中隐居,自有青士相依,
我又何曾问过紫姑的事情呢?

注释:

  • 欢悰:欢愉和忧愁,指心情的变化。
  • 瘦骨:形容身体瘦弱,骨头突出。
  • 青士:指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或隐士。
  • 紫姑:传说中的神仙,常与求道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他以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淡雅,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元夕》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年老体衰、身心孤独的感慨。在这个特定的节日中,诗人感受到欢愉的缺失,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老年生活的感受,表达了对欢乐的失去与身体的衰弱的无奈。开篇的“老去欢悰久已无”,直白地揭示了岁月给人带来的变化,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惆怅。接下来的“病来瘦骨不胜扶”,则将这种衰老和病痛的感受更加具体化,展现了生理上的无力与脆弱。

而“山居幸自依青士”则转向一种积极的自我调适,诗人虽然年事已高,身体虚弱,但仍能在山中隐居,与志同道合者相依为伴,感受到一丝慰藉。最后一句“身事何曾问紫姑”则带有一种洒脱,似乎在表达对世俗事务的无所谓,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往的缅怀,也有对现状的接受,展现了人到晚年时的思考与智慧,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去欢悰久已无:随着年岁的增长,曾经的欢乐与愁苦早已不再。
  2. 病来瘦骨不胜扶:身体因疾病而变得瘦弱,连扶持都显得无力。
  3. 山居幸自依青士:在山中隐居,幸好有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相伴。
  4. 身事何曾问紫姑:对于世俗的事务,我又何曾去询问神仙的事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欢悰”与“瘦骨”,形成对比,增强语音的和谐美。
  • 比喻:将身体的虚弱与扶持相联系,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老年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变化的感悟,表现出一种对世俗事务的淡然与洒脱,表达了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欢悰:象征着生命中的欢乐与忧愁。
  • 瘦骨:象征着衰老与虚弱。
  • 青士:代表年轻的理想与友谊。
  • 紫姑: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欢悰”指的是: A. 欢乐与愁苦
    B. 快乐与悲伤
    C. 年轻与年老
    D. 忍耐与放弃

  2. 诗中的“青士”指的是: A. 老年人
    B. 年轻的志同道合者
    C. 神仙
    D. 诗人自己

  3. “身事何曾问紫姑”中的“紫姑”指的是: A. 一个朋友
    B. 传说中的神仙
    C. 诗人的母亲
    D. 诗人的老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反映隐居生活的乐趣与哲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独处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元夕》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反映了对过往的追忆,但方岳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倾向于对外部世界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方岳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杜麟台元志春情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 临高台 长安道(一作宋之问诗) 杂歌谣辞。古歌 杂曲歌辞。古别离 琴曲歌辞。霹雳引 相和歌辞。凤笙曲 相和歌辞。长门怨 相和歌辞。铜雀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字旁的字 包含枚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廓定 浑抡吞枣 如水赴壑 主理 付诸度外 尢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撤除 遗芳余烈 反犬旁的字 吉梦 拼死拼活 问道于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