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没赋诗

《临没赋诗》

时间: 2025-05-04 03:27:15

诗句

平生耽读数行书,出守边城在一隅。

律己未曾逾矩度,持身恒欲绝沉污。

传家不患田园少,继志惟忧孙子愚。

俯仰二仪难不愧,永为清苦老寒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15

原文展示:

临没赋诗
作者: 蔡颙 〔明代〕

平生耽读数行书,
出守边城在一隅。
律己未曾逾矩度,
持身恒欲绝沉污。
传家不患田园少,
继志惟忧孙子愚。
俯仰二仪难不愧,
永为清苦老寒儒。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喜爱读书,
被派去边城守卫,身处一隅。
自律从未逾越过规矩,
持身常想要摆脱污秽。
传承家业并不担心田园少,
继承志向只忧孙子无知。
俯仰天地之间难免感到愧疚,
我将永远是个清苦的老寒儒。

注释:

  • 耽读:沉迷于阅读。
  • 数行书:指的是书籍,强调作者对书籍的热爱。
  • 出守:被派遣去守卫。
  • 矩度:指的是规矩和尺度。
  • 沉污:污浊、不清白的事情。
  • 传家:传承家业。
  • :无知,聪明才智不足。
  • 俯仰二仪:指天地,表达对宇宙的思考。
  • 清苦:清白而贫苦的生活。
  • 寒儒:寒微的读书人,指经济条件差的书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颙(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学识著称。曾任地方官职,长期在边疆地区生活,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社会现实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在明代,士人多有出仕和为官之志,蔡颙作为一名读书人,面对仕途的艰难与个人理想的矛盾,选择了边疆守卫的生活,诗中表达了他对读书、传承家业的追求与对后代教育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临没赋诗》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诗。全诗自始至终展现了蔡颙作为一位读书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开头的“平生耽读数行书”便直白地表明了他对书籍的热爱,书籍是他精神的寄托与追求的象征。在边塞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律,他强调“律己未曾逾矩度”,这表明了他在艰苦环境中仍然保持着一种清白的自我约束。

接下来的“传家不患田园少”,则表现了他对财富与物质的淡泊,认为传承文化与教育后代更为重要。他对后代的未来充满担忧,尤其是对孙子的教育问题,显示出他作为长辈的责任感与期待。

最后两句“俯仰二仪难不愧,永为清苦老寒儒”,则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内心的自省与对社会的无奈。虽然身处清苦,但他依然选择保持清白的品格,体现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以叙述的方式,描绘了作者的读书经历与边城的生活状态。
    • 第三四句转向自我反思,强调自律和追求清白。
    • 第五六句则表达对家庭和后代的关心与忧虑。
    • 最后两句则是对自身境遇的总结与自我认知。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律己未曾逾矩度,持身恒欲绝沉污”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俯仰天地的意象象征着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哲学思考。
  •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蔡颙对读书、家庭传承与个人清白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折射出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读书:象征知识与智慧,是自我提升和精神寄托。
  • 边城:代表孤独与艰苦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坚守理想的场所。
  • 清苦: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对物质的淡泊。
  • 孙子:体现出对未来的关怀,寄托了对后代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蔡颙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忧虑?
    A. 自己的生活
    B. 孙子的教育
    C. 时代的变迁

  2. 诗中提到“俯仰二仪”,指的是什么?
    A. 天地
    B. 人生
    C. 书籍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蔡颙与杜甫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思考,但蔡颙更强调个人的道德自律,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国家命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读书与人生——蔡颙的诗学思想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春之际以病止酒水丘有简云时雨乍晴物景鲜 舟中夜听汴河水声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 题刘道士奉真亭 和立春 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 再别仲仪 责躬诗 和李廷老三月十四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哑子得梦 羽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页字旁的字 衣绣夜行 总制 儿童文学 麥字旁的字 包含谈的词语有哪些 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他乡遇故知 绿蓑青笠 进退无门 舌字旁的字 意巧 年老色衰 洗心革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