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0:00
经杨有花飞作絮,黄芦有花亦为絮。
此絮天寒不可衣,但解随风乱飞舞。
木绵蒙茸入机杼,妙胜春蚕趼中缕。
均为世上一草上,有用无用迺如许。
木绵有用称者稀,杨花芦花千古传声诗。
杨树开花,花瓣随风飘飞,像雪絮一般;黄芦的花也随风飘荡,变成一片片的絮。
这些絮在寒冷的天气中无法穿在身上,只能随着风乱舞飞扬。
木绵被纺织机所包裹,编织出的物品比春蚕吐出的丝线更为妙绝。
在这个世界上,草木之间,有用的与无用的都是如此。
木绵虽有用,但称其为有用的人却少之又少;而杨花和芦花却在古往今来的诗歌中不断传唱。
宋自逊,生于宋代,具体生卒年不详。为南宋诗人,以其清新朴素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生活感受,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出对事物价值的深刻理解。
《看人取木绵》这一首诗以自然景象为依托,诗人通过对杨花与黄芦花的描写,引出对生活中有用与无用之物的思考。诗句开头,杨花与黄芦花随着风飘飞,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后,诗人以木绵与春蚕相比较,指出木绵的实用性与价值,暗示生活中虽然有许多表面上无用的东西,但它们也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诗中反复提到的“有用无用”,引发读者对社会价值观的深思,尤其是在对待自然资源和生活材料的态度上。最后一句,引用“千古传声诗”,强调了杨花与芦花在诗歌中流传的悠久,进一步深化了诗的内涵,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探讨了事物的价值,强调生活中即便是看似无用的东西,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诗中提到的“杨花”和“黄芦花”分别象征什么?
“木绵”在诗中与哪个意象进行比较?
诗中提到的“有用无用”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