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3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39:38
一锡匡庐去,名山今始登。
深秋匹马岭,古寺大牛僧。
云际聆空梵,湖干礼塔灯。
参师惟此路,末法尔称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前往匡庐山的情景。诗人提到,带着锡杖去往匡庐,今天第一次攀登名山。深秋时节,骑马行走在匹马岭,古老的寺庙里有位大牛僧。听着云间传来的梵音,在湖边的塔灯前恭敬地礼拜。追随师父的道路只有这条,末法时代还能称得上什么呢?
谢长文,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作品多表现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
此诗作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前往匡庐山修行的祝福和对宗教、自然的感悟,反映出明代文人对山水与修行的向往。
这首诗以送别的情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然的崇敬。开篇以“锡”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富有禅意的场景,锡杖的象征不仅代表了行者的身份,也暗示了修行的方向。接着的“名山今始登”,则揭示了友人对匡庐山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初登高峰的期待与激动。
诗中“深秋匹马岭”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清冷的秋日氛围,正是这种时节的静谧,使得古寺中的“牛僧”显得格外神秘。牛僧的形象,既是对宗教智慧的尊敬,也象征着一种回归本心的状态。云与湖的意象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禅意,仿佛在诉说着自然与心灵的合一。
最后两句“参师惟此路,末法尔称能”,不仅表达了对修行之路的坚定信念,也反映出对当时社会宗教衰退的忧虑,似乎在警示后人要珍惜修行的机会。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以送别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宗教、自然的思考,体现了一种对修行之路的向往与对末法时代的忧虑。
“一锡匡庐去”中的“锡”指什么?
古寺中的“大牛僧”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末法”是指哪个时代?
通过本次解析,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理解《送大牛山人之匡庐》的诗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