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8:26
江边胡虏年年盛,
借箸应须为扫除。
闻道汉皇方仄席,
不因词赋召相如。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胡人每年都势力强盛的情况,借用筷子来清扫的隐喻表明了需要采取行动来清除敌人。听说汉朝的皇帝正在吃饭,却没有因诗词赋的缘故召唤相如(屈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时事,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国家面临外敌压力的时代,作者通过描绘胡人的威胁,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关注。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外敌入侵的严峻现实,同时也表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首句“江边胡虏年年盛”直接点明了外敌的强盛,不仅描绘了侵略者的气焰,也隐含了对统治者的警醒。中间的“借箸应须为扫除”则以生动的比喻,暗示了面对外敌,国家不应只是空谈,而应采取实际行动来抵御侵略。最后两句提到汉皇和相如,强调了文人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暗示在危急时刻,文人应为国家出谋划策,而非仅仅停留在辞赋的艺术表现上。这种在历史背景中的深思熟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与现实感,展现了刘子翚的家国情怀与激昂的爱国主义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外敌威胁的深切关注,强调了国家在危难时刻应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仅仅依靠文人的口才和才华。通过对历史的借鉴,诗人呼吁统治者应更重视实质性的政策和决策。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江边胡虏年年盛”中“胡虏”指的是哪个民族?
诗中提到的“借箸”主要意指什么?
“闻道汉皇方仄席”中的“仄席”表示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