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32
端平俱辱弓旌召,鹏鴳逍遥各不同。
笑我赭衣钳楚市,愧君白帽老辽东。
董迂因被公羊误,杜癖惟于左氏忠。
晚取诸家高束起,且看渠与意林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同代人的自省。诗的开头提到“端平”,指的是端平年间的政治动荡,显然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鹏鴳”象征着高飞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接着,诗人以“赭衣”和“白帽”自比,表现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他人的敬仰。诗中提到的“董迂”和“杜癖”则揭示了历史学者的不同取向,表现出诗人对历史解读的深刻理解。最终一句,诗人希望能够从众多学者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思想,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期待。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字景亨,号天池,晚号紫阳居士。他的诗风豪放,擅长咏史抒怀,作品常带有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历史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重重,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自己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刘克庄的这首诗以“端平俱辱”开头,直接点出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鹏鴳的自由与自己身处的困境,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接着,诗人以“赭衣”映衬自己的贫贱,表现出对身世的自嘲,同时又愧疚于他人的成就,情感深刻而复杂。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董仲舒和杜癖,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解读方式,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最终,诗人希望能从各家思想中汲取精华,来指导自己的治国理政之道,这体现了他对学术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形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彰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治国理政的思考与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鹏鴳”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理想与自由
C. 权力
诗中“赭衣”代表什么?
A. 高贵
B. 贫穷
C. 学者
“董迂因被公羊误”中,董迂代表哪种历史学派?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