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3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38:44
作者: 芮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几年压尘嚣,屡欲返初服。
鹪鹩安一枝,何必恋微录。
潇洒此村居,茅舍带修竹。
田园薄有收,积书高过屋。
所以课子孙,利用聚吾族。
光大不可期,庶几守耕读。
这几年我被尘世的喧嚣压迫,屡次想要回归简单的生活。
一只鹪鹩安静地栖息在一根树枝上,何必执着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记录。
在这个村庄我生活得很潇洒,茅屋旁边长满了修竹。
田园的收成虽不丰厚,但我积累的书籍却高过了屋顶。
因此,我教导子孙,利用这书籍来团结我们的家族。
光大家族的希望虽然难以实现,但至少可以保持耕读的生活。
作者介绍: 芮毓,宋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的隐逸生活和对理想乡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渴望逃离尘世纷扰,向往田园生活,反映了对家族和文化传承的关注。
《中山既事》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朴素。前两句交代了作者对尘世喧嚣的逃避,渴望回归简单的生活,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纷争的厌倦。鹪鹩栖息在树枝的意象,进一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乡村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茅舍旁的修竹,田园中虽不丰富的收成,却让诗人感到满足。特别是“积书高过屋”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重视和对后代教育的责任感,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最后两句则总结了诗人对家族未来的期许,虽然光大家族的希望困难,但守护耕读的传统是他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未来家族生活的期许。
诗词测试: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渴望权力
B. 向往宁静
C. 追求财富
诗中提到的“鹪鹩”象征着什么?
A. 喧嚣
B. 安宁
C.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