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5:52
邺下风流在晋多,
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
温李新声奈若何。
这首诗表达了在邺下的风流才子与晋朝的风采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我对壮志豪情的追求,仍然是缺少了李白那种豪放的气魄。如果说风云之际,让人怨恨的正是张华的才华不够,那温庭筠和李煜的新声又能如何呢?
元好问(1190—1257),字汝霖,号心斋,金朝著名诗人。其文学成就尤其在词和诗方面颇具影响力,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士人的壮怀与理想,风格沉郁。
这首诗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金朝与南宋、北方辽、金、元三国的复杂关系之际。诗人借古人之风流来表达人生的追求与理想,反映了士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抒发了诗人对壮志豪情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开头的“邺下风流在晋多”引入了历史背景,邺下作为文人荟萃之地,代表着当时文人风采的高峰。紧接着提到的“缺壶歌”则借用李白的作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自我期许,但又显得有些不足,形成了对比与反思。
在“风云若恨张华少”一句中,诗人将张华与李白进行对比,表达出对张华才华的无奈和对李白的仰慕。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才子佳人的怀念与对自己理想的质疑。在最后一句“温李新声奈若何”中,诗人又将温庭筠和李煜放在一起,展现出对当时婉约风格的体悟和反思,似乎在质问这样的风格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古人的怀念,又有对自身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豪情壮志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风流人物的怀念及对当代文人的失望,反映出一种时代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
诗中提到的“邺下”主要指的是哪个朝代的风流人物?
A. 汉朝
B. 晋朝
C. 唐朝
“缺壶歌”是出自哪位诗人?
A. 温庭筠
B. 李白
C. 张华
诗中提到的温庭筠和李煜主要代表哪种风格?
A. 豪放
B. 田园
C. 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