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7:17
惠崇芦雁
寒沙折苇静相依,
故国春风早晚归。
意外羁栖谁画得?
羽毛单薄稻粱微。
在寒冷的沙滩上,芦苇静静地依偎在一起,
故乡的春风早晚会回归。
不曾想在这异乡漂泊的生活,谁能描绘出这幅景象?
那轻薄的羽毛,难以支撑微薄的稻米和粮食。
本诗中提及的“故国春风”是对故乡的向往和怀念,反映出诗人对故乡春暖花开的渴望。同时,“羽毛单薄”可以联想起古代文人对轻松生活的追求,但在现实中却是又一个孤独的旅人,借用这一意象表现出生活的无常与艰难。
元好问,字子若,号愚溪,金朝诗人,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他在历史上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诗歌的独特见解而著称。元好问的诗歌多表现情感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惠崇芦雁》创作于金朝时期,历史动荡,社会动乱,诗人因战乱而离乡,身处异地,心中对故国的思念愈发深切。诗作正是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惠崇芦雁》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首联“寒沙折苇静相依”通过描绘寒冷的沙滩与折断的芦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诗人提到“故国春风早晚归”,暗示着对故乡春天的期盼与向往,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后两句则转向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失落,同时也隐喻了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极为精致,情感的表达也相当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外在的环境,更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体现了古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无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诗中透出一种浓烈的乡愁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中“寒沙折苇”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诗人对“故国春风”的期待表达了什么情感?
“羽毛单薄”在诗中象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