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江月 赠万莲会众

《西江月 赠万莲会众》

时间: 2025-04-27 17:27:54

诗句

事事谙来心足,般般舍去身轻。

本初一点要圆成。

妙语玄言堪听。

纵意不知有我,收心自觉无明。

无明灭尽绝尘情。

便是识心见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7:54

原文展示:

事事谙来心足,般般舍去身轻。
本初一点要圆成。妙语玄言堪听。
纵意不知有我,收心自觉无明。
无明灭尽绝尘情。便是识心见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理解和内心的满足,放下所有执念可以使人心灵轻盈。最初的真理如同一个点,最终需要圆满地实现。那些深奥的道理值得我们倾听。即使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心境却是无我无他。只有内心觉醒,才能消除无明烦恼,真正超越尘世的情感,这就是认识自我、见到本性。

注释:

  • :熟悉,了解。
  • 身轻:放下执念,心灵轻盈。
  • 本初:最初,根本。
  • 圆成:圆满实现。
  • 妙语玄言:深奥而美妙的言语。
  • 无明:无知,烦恼。
  • 识心见性:认识自己的内心,见到本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志平,元代诗人,属于道教思想影响下的文人,其作品多以哲理性和抒情性为主,常探讨人生、宇宙及自我认识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道教思想盛行的时期,诗人在万莲会众中,通过此诗表达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旨在引导修行者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 赠万莲会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道教哲学的深邃意蕴。诗的开头“事事谙来心足”直接表明了对世事的理解与内心的满足,这一哲理贯穿全诗。诗人提倡人们放下世俗的执念,通过内心的觉悟来消除无明,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从容与淡定,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无明灭尽绝尘情”一句,强调了内心的觉悟与洗净尘世情感的重要性。这不仅是道教的修行理念,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洞察。通过这一过程,最终能够“识心见性”,达到与宇宙和谐的境界。整体来看,诗的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事事谙来心足:对世间万事都有所了解,内心便会感到充足与满足。
  2. 般般舍去身轻:放下所有的执念,心灵便会变得轻松自在。
  3. 本初一点要圆成:最初的真理需要最终的圆满实现。
  4. 妙语玄言堪听:那些深奥的道理值得我们倾听。
  5. 纵意不知有我:即使意识到自己存在,心境却是无我无他。
  6. 收心自觉无明:只有内心觉醒,才能消除无知与烦恼。
  7. 无明灭尽绝尘情:消灭烦恼便是超越尘世的情感。
  8. 便是识心见性:这就是认识自我与见到本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事事谙来,般般舍去”,使诗句结构更加工整。
  • 隐喻:将理解和内心的状态比作“心足”和“身轻”,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满足与轻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放下执念与无明,达到内心的觉悟与自我认识,反映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倡导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心足:象征内心的满足与平和。
  • 舍去:象征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轻盈。
  • 无明:象征人性中的无知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无明”主要指什么? A. 知识
    B. 无知与烦恼
    C. 明亮的光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放下所有执念,心灵便会变得__。” 答案:轻松自在

  3. 判断题:诗中强调通过内心的觉悟来消除无明。 A. 对
    B. 错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思考。
  • 《登高》:杜甫的作品中也有对人生与自我认识的思索。

诗词对比:

  • 《西江月 赠万莲会众》与《将进酒》:两首诗虽风格不同,但都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与内心的追求,前者更倾向于内省,后者则充满豪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贺新郎 其二 寿中书舍人 贺新郎 时风新纪三首 其一 贺新郎·赤壁吊古 贺新郎 端午 贺新郎·那得身无事 贺新郎 谒梅花和尚墓十三用前韵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五 贺新郎 岳阳晤诸同学 贺新郎 卖云吞小贩 贺新郎 其二 送青藜偕纪郡伯之昆陵再叠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内省无愧 麻字旁的字 迷魂夺魄 力不能支 至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冲冠发怒 齿牙为祸 资福 杯酒戈矛 包字头的字 故实 一面之荣 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失众 巾字旁的字 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