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0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09:09
木兰花慢
作者:许有壬 〔元代〕
渺西风天地,拂吟袖,出重城。
正秋满名园,松枯石润,竹瘦霜清。
扁舟采菱歌断,但一泓寒碧画桥平。
放眼奇观台上,太行飞入檐楹。
主人声利一毫轻。
爱客见高情。
便芡剥骊珠,莲分冰茧,酒注金瓶。
风流故家文献,况登高能赋有诸甥。
清露堂前好月,多应喜我留名。
在这辽阔的天地间,西风轻轻掠过,衣袖随之飘动,我从繁华的城市中走出。
此时秋意正浓,名园中松树枯黄,石头润泽,竹子在霜寒中显得瘦弱而清冷。
扁舟上采菱的歌声已断,只有那一泓寒碧如画的桥面静静铺展。
放眼望去,奇观尽收眼底,太行山的飞峭如同插入屋檐。
主人对声势利害的看法却轻描淡写。
而我作为客人,更应高抬自己的情怀。
于是便剥开芡实,取出如骊珠般的美好,莲子和冰茧分开,酒注入金色的瓶中。
我家本有风流的文献,何况今天登高能赋诗的还有许多侄子。
清晨的露水映照出堂前的明月,想来我留名于此,定会让他们高兴。
作者介绍:许有壬,元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木兰花慢》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宁静与美丽。开篇以“渺西风天地”引入,给人一种广阔的空间感,西风的轻拂象征着秋天的到来,鲜明的季节感贯穿全诗。接着,通过“松枯石润,竹瘦霜清”的描写,呈现出秋天的萧瑟与清冷,但又不失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另一种韵味。
诗中“扁舟采菱歌断”一句,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欢乐已然远去,而“寒碧画桥平”则是对现实美好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提及朋友与饮酒的欢愉,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呈现出一种既清新又深邃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体现出一种清新而又深邃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D. 冬天
“扁舟采菱歌断”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伤感
C. 愤怒
D. 自豪
诗人对主人“声利一毫轻”的看法是?
A. 赞同
B. 反对
C. 无所谓
D. 忽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