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十咏 其十 失题

《西湖十咏 其十 失题》

时间: 2025-05-07 10:15:37

诗句

上竺曾闻古刹名,万峰丛处隐林扃。

白云惯识衣冠面,长傍阶前故不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5:37

原文展示:

上竺曾闻古刹名,万峰丛处隐林扃。
白云惯识衣冠面,长傍阶前故不惊。

白话文翻译:

在上竺山上曾听闻有座古老的寺庙,那座寺庙隐藏在万峰环绕的林间。白云对此地的衣衫与面目早已熟悉,因此在寺前总是静静地停留,不会惊扰到任何人。

注释:

  • 上竺:指的是上竺山,位于西湖周边,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 古刹:古老的寺庙。
  • 万峰丛处:指众多山峰环绕的地方。
  • 隐林扃:隐秘在树林之中,门扉紧闭。
  • 白云:云彩,象征着悠闲与自在。
  • 衣冠面:指的是穿着的衣服和面容,暗示着人们的身份与气质。
  • 长傍阶前:长久以来就停留在台阶前。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失去题目,但可以看出诗中提及的古刹与白云,似乎在隐喻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古刹的宁静与白云的悠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们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渐逵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西湖作为文化名胜,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王渐逵在此也寻找灵感。

诗歌鉴赏:

《西湖十咏·其十 失题》通过描绘上竺山的古刹与白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古刹”和“白云”成为了静谧与悠然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上竺的古刹,隐秘在山林之间,不被外界打扰,犹如人生的理想状态,给人以宁静与安详的感觉。而“白云”则是诗人心灵的寄托,表达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洒脱。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清幽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理与自然之美。

诗词解析:

  • 第一句:“上竺曾闻古刹名”
    诗人首先引入了一个场景,上竺山上有座古老的寺庙,暗示着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深厚。

  • 第二句:“万峰丛处隐林扃”
    描述寺庙被万山环绕,隐秘于林中,带来一种神秘感,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对内心深处的探索。

  • 第三句:“白云惯识衣冠面”
    此句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白云以知觉,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第四句:“长傍阶前故不惊”
    诗人通过白云的静谧,反映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表达出对生活的淡然。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白云惯识”,赋予云彩以人性,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使得诗句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传达了一种闲适而又深邃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古刹:象征着传统与历史,承载着文化的厚重。
  • 白云:象征自由与超然,代表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上竺山上有什么著名的建筑?

    • A. 古刹
    • B. 高楼
    • C. 酒馆
    • D. 市场
  2. 诗中“白云”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自由
    • C. 权力
    • D. 知识
  3.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纷繁的城市生活
    • B. 隐逸的生活
    • C. 战争与冲突
    • D. 旅行的乐趣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渐逵的诗歌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渐逵更加强调隐逸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壮阔的山河气势。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渐逵传》相关文献。
  • 《西湖诗词集》中的相关诗作分析。

相关查询

闻郭怡有诗未及见因赋此以寄恨 东安即事 次韵和完翁谢墨二绝句 咏霍将军北伐诗 其一 骢马图为宪使黄存诚作 戏作 甲寅十二月四日出镇阳寄宰鲁伯 七庙迎神辞 萧氏园 其一 谷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习心 脾肉之叹 百乘之家 断管残沈 今儿个 千难万难 尣字旁的字 异域殊方 日字旁的字 数量词 折文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楞怔怔 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秋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