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杂曲 其四

《西湖杂曲 其四》

时间: 2025-05-10 04:17:36

诗句

泛舟湖上仰神仙,桂楫中流兴渺然。

好是米家书画舫,元非越女芰荷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7:36

原文展示

泛舟湖上仰神仙,桂楫中流兴渺然。
好是米家书画舫,元非越女芰荷船。

白话文翻译

在湖面上轻舟荡漾,仰望着神仙的身影,
在桂花树影下,船儿缓缓流动,心中感到无比渺小。
这舟真是米家书画的雅致之舫,
绝不是越女所乘的芰荷小船。

注释

  • 泛舟:指在水面上划船。
  • 仰神仙:仰望神仙,神仙可以理解为美好的事物或理想的象征。
  • 桂楫:桂树做的桨,象征优雅和文人气息。
  • 兴渺然:心情渺茫,感到渺小和无奈。
  • 米家:指的是米芾,著名书画家,米家书画舫意指书画艺术的高雅。
  • 越女:指的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女子,传说中以美丽和才艺著称。
  • 芰荷船:用芰荷(即菱角)制作的小船,象征简单和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区大相,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丽见长,常描绘山水风景,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的感慨。

创作背景

《西湖杂曲》是区大相的一组诗作,反映了他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诗中对湖上泛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泛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泛舟湖上仰神仙,桂楫中流兴渺然”描绘了诗人在湖上划船的情景,伴随着自然的美景,诗人内心却感到渺小和无奈,这种情感反映了人对自然与自身关系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好是米家书画舫”提到米芾的书画,表达了对文化艺术的向往,认为自己所乘的船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而最后一句“元非越女芰荷船”则通过对越女的提及,凸显了诗人对优雅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简单与繁华的思考。

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对文人精神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西湖的向往与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诗人描绘了在湖上划船时的美好情景,仰望神仙,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 第三、四句:通过对米家书画舫与越女芰荷船的对比,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比:米家书画舫与越女芰荷船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
    • 比喻:将船比喻为文化的象征,表现出诗人对艺术的热爱。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泛舟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渺小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然的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 神仙:象征理想与追求,隐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桂楫:代表高雅和文化,反映出诗人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
  • 芰荷船:象征着简单和自然,强调对繁华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米家”指的是哪位著名书画家?

    • A. 王羲之
    • B. 米芾
    • C. 赵孟頫
    • D. 文征明
  2. 诗人泛舟时感到的心情是?

    • A. 幸福
    • B. 渺小
    • C. 忧伤
    • D. 兴奋
  3. “越女芰荷船”中的“越女”指的是?

    • A. 一位神仙
    • B. 春秋时期越国的女子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画家

答案

  1. B. 米芾
  2. B. 渺小
  3. B. 春秋时期越国的女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对人生苦难的反思。
  • 李白《庐山谣》:以豪放的笔调描绘自然美,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在对比中,区大相的诗更显细腻内敛,强调了文化的追求与对优雅生活的向往。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卖花声 怀嘐公海上 卖花声 卖花声 卖花声 卖花声 卖花声 卖花声 闺情 卖花声 卖花声 卖花声 诸公过赏芙蓉即席劝饮 卖花声(春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糸字旁的字 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问十道百 拿贼要赃,捉奸要双 别出手眼 秋波盈盈 谨献 立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旱船 辰字旁的字 潜图问鼎 言字旁的字 八两半斤 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崴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暖衣饱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