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0:12
送呈班叔大名司户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致远必自近,如君岂掾曹。
鱼龙试春浪,松栝露秋毫。
错落辞华富,左石右坚肱月换石气节高。
垂天起肤寸,无叹走尘劳。
要想达到远大的目标,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您这样的人怎能只做小官呢?
鱼和龙在春浪中试探,松树和栝楼在秋露中显露出细微之处。
在辞章中错落有致,左边是坚硬的石头,右边是高昂的气节,月亮换了石头的位置。
在高空中展翅飞翔,不要为世俗的忙碌而叹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因其主编《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以清新、简练著称,常常表达对理想和品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司马光任职于大名府时,表达了对班叔(班固的后人,班氏家族)作为地方官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司马光对理想官员的期待和对品德的重视。
《送呈班叔大名司户》是一首蕴含深意的送别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班叔的期望与赞美。首联“致远必自近”一语道出治国理政的哲理,强调要达到远大的目标,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不仅是对班叔的劝勉,也是对自身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鱼龙试春浪,松栝露秋毫”,用鱼龙与松栝的意象,展现了春夏秋冬的变迁,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考验,隐含了对班叔在政务中应具备的观察细致和应变能力的期待。
“错落辞华富,左石右坚肱月换石气节高”则描绘了辞章的丰富多彩与坚韧品格。这里的“左石右坚”暗含了对品德的坚守,而“月换石”则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对照,展现了诗人对班叔的崇高评价与期待。最后一句“垂天起肤寸,无叹走尘劳”则是对人生追求的哲理总结,鼓励班叔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必为世俗的繁杂而感到疲惫或叹息。这首诗不仅传达了对班叔的祝福,也体现了司马光对理想官员的深刻思考与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官员的期待与赞美,强调从小事做起、坚守品德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必为世俗的繁琐而感到疲惫,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要想达到远大的目标,必须从哪里开始?
A. 从远方
B. 从身边的小事
C. 从口才
“鱼龙试春浪”中的“鱼龙”象征什么?
A. 贫穷与富有
B. 平凡与非凡
C. 春天与秋天
诗中提到的“气节”主要指什么?
A. 物质财富
B. 高尚的品德
C. 社会地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司马光的《送呈班叔大名司户》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但王勃更加注重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而司马光则侧重于对理想官员的赞美与期待,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