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2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21:55
懋德负长才,全牛不足剸。
缠为百里宰,骥足殊未展。
齿发方盛强,趣尚已高远。
结庵睋二室,志欲巢绝巘。
贤人心如云,无迹有舒卷。
不须惊俗目,旧荦乃求显。
既知吏可隐,何必遗轩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诗中提到,虽然有德行和才能,但即便是全牛也无法剁成肉。身处官场的他,虽然有潜力却没有机会施展。正值壮年,却已向往高远的理想,想要在山中结庵,追求一种隐逸的生活。贤人的心思如云,变化无常,不必在乎世俗的目光,古老的树根才是追求的真正目标。既然知道可以隐居,何必留恋繁华的官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退之,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主张儒家思想,重视历史教训。
这首诗创作于司马光任职官员期间,他因对官场的失望而渴望隐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失落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用“懋德负长才”来引入,表达了内心的不平衡与挣扎,似乎拥有了才华和德行,却难以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缠为百里宰,骥足殊未展”则更进一步揭示了他对生存环境的不满,这种情绪在后面的句子中愈发明显。诗人在描绘隐居生活时,使用了“结庵睋二室”这一意象,表现出对清静生活的渴望,给人一种隐逸的美感。
最后几句则将主题升华,强调了贤人心志的高远与追求,表明他宁愿选择隐居,也不愿在官场上屈从于世俗的眼光。这种思想在宋代的士人中有着广泛的共鸣,反映了当时对官场腐败的普遍批判。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懋德”主要指的是:
A. 品德高尚
B. 官职高
C. 财力雄厚
诗人希望隐居的地方是:
A. 城市
B. 山中
C. 河边
诗中“贤人心如云”主要表达了:
A. 贤人的思想难以捉摸
B. 贤人总是忧虑
C. 贤人喜欢旅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