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31
宿华严院
作者: 刘焘 〔宋代〕
夜宿雾山雾,晨茹芝山芝。
年来嗜好衰,但与青山宜。
登临意未惬,出户车已脂。
王事有期程,爱山岂余私。
崎岖田野间,食寝将安之。
天寒未落日,税驾忽在兹。
二山已陈迹,兹处尤新奇。
翠竹与黄花,一一对山扉。
对景自忘言,若怀予心期。
眠云饱山色,那得困与饥。
山僧喜我来,迎我留新诗。
我有爱山癖,山僧知不知。
在雾山宿夜,晨曦中采摘芝草。
这些年来对山的痴迷减退,但与青山相处依然适宜。
登高望远却感到意犹未尽,出门时车辙已被覆盖。
王朝的事业有时间限制,爱山之情又岂能私心自用?
在崎岖的田野间,饮食与安眠将得以妥善。
天寒时分夕阳未落,我的坐驾突然就在这里。
这两座山已然留下痕迹,而此处却显得格外新奇。
翠竹与黄花,一一映衬着山门。
面对美景不由得忘却言语,似乎在怀念我的心愿。
沉浸在云中,山色饱满,怎能感到困倦与饥饿?
山僧欢喜我来,热情相迎并留我作新诗。
我对山的热爱,山僧是否知晓?
作者介绍:刘焘,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山水意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夜宿华严院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诗人借此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宿华严院》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充满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的无奈。诗的开篇便描绘了宿夜的环境,雾气缭绕的山,晨光中的灵芝,营造出一种恬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感叹自己对山的嗜好逐渐减弱,但与青山的相处却依然令人舒畅,表明了他对自然的追求是持久的。
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登高望远的不满足,以及对于王事的无奈,展现出他在追求自由与责任之间的矛盾心理。诗中的“天寒未落日,税驾忽在兹”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生活的感慨,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诗人描绘了翠竹与黄花的美景,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性之间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通过描绘夜宿雾山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青山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官场压力与自然追求之间的矛盾。诗人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最终与山僧的交流中找到了内心的慰藉与归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种环境下写了这首诗?
“年嗜好衰”中“嗜好”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山僧”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