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况三首

《自况三首》

时间: 2025-05-07 22:01:06

诗句

每恨性昏闻道晚,长惭智短适时难。

人生三万六千日,二万日来身却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1:06

原文展示:

自况三首 邵雍 〔宋代〕 每恨性昏闻道晚,长惭智短适时难。 人生三万六千日,二万日来身却闲。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遗憾自己性格昏庸,领悟道理太晚,长期为自己的智慧不足而感到惭愧,因为这使得我难以适应时势的变化。人的一生有三万六千天,而我却有两万天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

注释:

  • 性昏:性格昏庸,指理解力或判断力不足。
  • 闻道晚:领悟道理的时间晚,指学习或理解事物较迟。
  • 智短:智慧不足。
  • 适时难:难以适应时势的变化。
  • 三万六千日:指人的一生大约一百年的日子。
  • 二万日来身却闲:指有两万天的时间是无所事事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自况三首》是邵雍自述心境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反思。他感到自己领悟道理太晚,智慧不足,难以适应时势的变化,因此感到遗憾和惭愧。诗中提到的“二万日来身却闲”,可能是对自己过去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的自我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邵雍对自己人生的反思。首句“每恨性昏闻道晚”直接点出了他的自责和遗憾,认为自己领悟道理太晚,性格昏庸。第二句“长惭智短适时难”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自责,认为自己智慧不足,难以适应时势的变化。最后两句“人生三万六千日,二万日来身却闲”则是对自己过去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的自我批评,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邵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每恨性昏闻道晚”: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性格昏庸、领悟道理太晚的遗憾和自责。
  • 第二句“长惭智短适时难”: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自责,认为自己智慧不足,难以适应时势的变化。
  • 最后两句“人生三万六千日,二万日来身却闲”:则是对自己过去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的自我批评,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每恨性昏闻道晚”与“长惭智短适时难”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 比喻:“人生三万六千日”比喻人的一生,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自我反省和对时间的珍惜。作者通过对自己性格和智慧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的自我批评,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对时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性昏”:象征着理解力或判断力不足。
  • “智短”:象征着智慧不足。
  • “人生三万六千日”:象征着人的一生。
  • “二万日来身却闲”:象征着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邵雍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自满 B. 自责 C. 自豪 D. 无奈

  2. 诗中的“二万日来身却闲”指的是什么? A. 作者忙碌的生活 B. 作者无所事事的生活 C. 作者的学习生活 D. 作者的工作生活

答案:

  1. B. 自责
  2. B. 作者无所事事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自述诗作,如《自况二首》等。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比,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一 六桥烟棹 西湖八景 其八 澄澜曙莺 西湖十咏 其五 山居寺 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二 三竺晚霞 西湖杨柳枝词 其二 西湖即事 西湖竹枝 其五十 西湖歌二首 其二 西湖 西湖水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寒冬腊月 絮棉 溥天同庆 見字旁的字 思古之情 鸿飞冥冥,弋人何慕 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玄渚 言字旁的字 洄汩 鸳鸯灯 宝盖头的字 風字旁的字 胆大心小 亠字旁的字 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乞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