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7:03
送孙学士两浙转运使兼简杭州知府张侍郎
——潘阆〔宋代〕
晓帆叠叠飞,夜橹连连鸣。
贪吏诫守廉,饥民苏念生。
岸花有异态,沙鸟无娇声。
钱塘太守贤,好共致升平。
晨曦中的帆船层层叠叠地飞去,夜晚的橹声连绵不绝。
贪婪的官吏被告诫要保持清廉,饥饿的百姓也开始有了生存的希望。
岸边的花朵形态各异,沙滩上的鸟儿却没有娇媚的鸣叫。
钱塘的太守品德高尚,真希望能一起实现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潘阆,字希仲,号澹斋,南宋时期的词人,以词作见长。生于一个文人家庭,早年在杭州任职,其作品多描绘风景、抒发情感,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困苦。作者写此诗是为了表达对政治清明与民众安稳的渴望,同时寄托对友人的祝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开篇,通过对晨帆与夜橹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旅途的思考。诗人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开头的“晓帆叠叠飞,夜橹连连鸣”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象征着官员的转任与出行,暗示着政治的变迁与社会的变动。接着提到“贪吏诫守廉”,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表达了对清白政治的向往。而“饥民苏念生”则反映出民生艰难,饥饿的百姓渴望生存的希望。最后两句“岸花有异态,沙鸟无娇声”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生命的沉寂,寓意着虽然自然美丽,但社会却依然需要治理与关怀。“钱塘太守贤”则是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表达了对实现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的深思,展示了作者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怀。
整首诗围绕着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民生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安定的期待和对友人的祝福。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情感与景色融汇,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外在形象,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中“贪吏”指的是哪类人?
A. 清官
B. 贪婪的官吏
C. 百姓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A. 个人的成功
B. 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C. 对自然的赞美
“岸花有异态,沙鸟无娇声”反映了什么情感?
A. 自然的美丽
B. 社会的沉寂与无奈
C. 旅途的艰辛
这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皆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